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137章 把车门焊死!

第137章 把车门焊死!

第137章 把车门焊死!

朱元璋看着翰林院的考成表,直接翻开,进行观看。

宋濂等人,一个个的心都随着朱元璋翻开考成表而悬起。

朱元璋却像是想起了什么,看了两眼,又将之重新合上。

这样的举动,让宋濂等诸多人,一颗心都是不上不下的。

生怕皇帝又弄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众所周知,当今的皇帝最是能搞事情。

各种想法,是一个接着一个,极其能折腾人。

“对了,咱有个要求,是关于字典等的。

之前忘了与你们说。”

宋濂等人,心中为之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好奇升起。

不知道皇帝又准备干什么。

字典的想法很好,可是皇帝非要异想天开的用简体字编纂字典,这事很憋屈。

在很多人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极其过分。

特别的离经叛道。

如今,都已经成这个样子了,怎么现在皇帝竟还要在这字典上,大做文章?

但也有一些人冷眼旁观,想要看看皇帝,到底能弄出一个什么来。

就不相信,把简体字的这些都给弄了出来后,皇帝还能想出什么过分的主意。

“今后编纂字典时,要用句读,也就是标点符号,来对段落进行分句。

这些标点符号,咱给它们起名字,分别为问号,冒号,逗号,句号,双引号,单引号,破折号等。

这些东西很重要,今后字典需要引用。

不然的话,很多东西都不明了,不够清晰。”

听到朱元璋的话,宋濂为之愣了一下。

在场的许多人,也同样显得意外。

没有想到皇帝所说的想法,居然会是这个。

但在感到意外的同时,又有很多人升起了强烈的不满。

觉得皇帝就是在瞎搞。

“陛下这……这怎么能行?

用句读,标……标点符号,只怕只怕有些不太好。

正经的书上,都不带标点符号。

从古至今。书上都没有,圣人写书之时,也同样不带句读。

书上带上标点,显得很不美观。

而且臣也觉得,这些并非是必要。

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该在那里停顿。

作为一个读书人都是知道的。

是一个读书人,必须掌握的东西。

要是连这都不懂,那根本就不是读书人。”

不等宋濂开口,就已经有人先一步的出声进行反对了。

开口的人是翰林院中的一员,名字叫做朱善。

听了朱善所言,不少人都暗自点头,觉得朱善说的很对。

甚至于还有一些人,站出来附和朱善。

但真实的情况却是,朱善嘴上说的,和心里面想的完全不同。

他们求学的时候,所读的书从来都没有句读,也就是皇帝说的标点符号。

当初,仅仅只是学这些,就费了很大的功夫。

如今皇帝凭什么就要让人,在字典上面加标点?

这岂不是他们吃过的苦,后来者就不用吃了?

这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

觉得心理很不平衡。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有了句读之后,各种文章看起来都特别分明。

学习的难度,将会大大的降低。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教授学生时,有一个基础的能力,就是教授学生,在哪里停顿。

一部经典,若是没有老师领着,教会分句的本领。

那很多意思就会不明朗。

如看天书。

从这里,就很能体现出老师的价值来。

他们作为读书人,自然而然是在意这些的。

若是皇帝推行了标点符号,今后学习的难度,又将会降低很多。

能掌握学问的人,也会变得更多。

以他们这些人的身份地位,今后诗书传家是肯定的。

把所掌握的学问,传给自己子侄,再好不过。

可皇帝弄出这个句读之后,必然会令掌握学问的人越来越多。

相对来说,他们这些人,包括他们的子侄,优势就会随之大大下降。

这显然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学问垄断,以及依靠学问所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垄断,是很多掌握了学问的人,下意识都想去做的事。

也正是因此,孔子有教无类,才会那般受人称赞

很多事儿,嘴上说的,和心里面想的可不同。

嘴上都是道义,心里面是生意,再正常不过。

“你真就是这样认为的?

还有你们,真是因为断句过于简单?

所以才都认为,不用加标点的?”

听到朱元璋这话,朱善没来由的心头为之一跳。

一时之间只觉得,似乎有什么东西,被皇帝给看透了一样。

他马上整理心情,点头道:“对,陛下,臣就是如此认为。

断句确实简单,真没必要在这上面加上这些。

字典上加这些,着实不美观。

若是连断句这种简单的能力都掌握不住,那还做什么学问?学什么习?

根本也不配学习!”

朱善的话,引得不少人纷纷点头,都觉得其说的很对。

朱元璋掠过朱善,又望向一些不久之前点头应和的其余人。

问他们是不是也是如此想的。

他们也都点头。

还有一些人,还又进行了一个补充,说出了更多理由。

一个比一个的冠冕堂皇。

朱元璋听到后来,终于忍不住,脸上露出一抹讥笑之色。

“到底是为了所谓的美观,觉得这东西简单,才反对添加标点。

还是说,为了垄断学问,不让更多的人掌握知识。

好尽可能的让你们这些已经掌握住了知识的人,把知识所带来的好处,都给弄到手中。

这件事儿你们知道,咱也知道。”

朱元璋说着,又伸手向上指了指:“天也知道!”

一听朱元璋这话,朱善等人心中大惊。

一时之间,只觉得皇帝像是把他们都给看透了一样。

不是……这皇帝现在怎么越来越难缠?

还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有些话,就算是真的看透,那也不能说出来啊!

“陛下,臣绝无二心,更不会这般想。

臣真的是觉得,这东西过于简单了。

完全没必要做。”

朱善马上对朱元璋重申自己的看法。

这个事儿,那说什么都不能承认。

一旦承认了,就不是那般好说的了。

虽然很多事儿,大家心中都是相似的看法。

但总是要弄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进行遮掩一下的。

谁若是实实在在的,将之给弄到了台面上,扒掉了那层光冕堂皇的遮羞布。

那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朱元璋不听这些人的忽悠,也没那般容易让他们过关。

“咱怎么不觉得断句简单?

对于初次学的人而言,这东西极其困难。

尤其是看那些比较晦涩难懂的书籍,若是没有标点符号这些,来进行断句。

就算是认识上面的字儿,很多也都是像看天书一样。

这就是人为的设置阅读障碍,好垄断知识。

你们自己当初学习时,是个什么样子,莫非都忘记了?

为什么自己上了车,却想要把车门给焊死,不让别人进来?

你们这些能来到翰林院当中的人,那学问都不差。

在学习上面都有着很强的天赋。

你们当初学断句时,或许会比较容易。

可对于绝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没有标点,这玩意儿是真不好掌握。”

标点符号重要不重要,朱元璋再清楚不过了,还有发言权。

当初他学习学问的时候,可就没少吃这上面的苦头。

来到了现代,才发现原来现代的所有书籍,都有标点?

而且标点符号还各式各样。

很多话有了标点符号,一下子就变得不同了,表达更为清晰,连情感表现的也更加充沛。

上一次,他找宋濂,以及宋讷两人说这些的时候,把这件事给忽略了。

不过还好,字典这些还没有正式开始编撰。

此时将之提出来倒也不晚。

而提出标点符号,会有人进行反对,朱元璋也早有预料。

任何东西一旦存在的久了,想要对其进行一些改变,哪怕是往好的方面进行改变。

也同样会有守旧势力出来,大加阻挠。

对于绝大部分的人而言,都是容易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愿意更进一步进行发展。

更何况,这看似一个小小的断句,其实背后还牵扯着许许多多人的利益。

而且这个利益还特别的巨大。

要是没有人进行阻挠,进行反对才是怪了。

不过,反对归反对,事儿还是要办的。

他们的反对无效。

朱元璋想干的事儿,不会因为这几个小小翰林院之人的声音,就会停止。

标点符号这些弄出来后,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自然会有人认同自己的这个做法。

“标点是个好东西,必须得用。

不仅仅是字典要用,等到简体字确定下来,明年就要对如今盛行动经典,等诸多书,也都进行一个重新编撰。

新编纂的书,要用简体字,且加上标点。

这些标点怎么用,咱随后会说个明白。

很简单的东西,你们这些饱学之士,一看就懂。”

朱元璋小小的训斥了一下朱善能等人后,直接开口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善等人更加的着急了。

一开始,皇帝还只是说,在新编版的字典上面加上标点。

结果现在倒好,自己等人进行了一番的反对之后,皇帝不仅仅不听,反而还变本加厉。

要把简体字还有标点,推行到所有的经典上面。

要对这些下手!

当真陪大了!

他们最怕的,就是皇帝得寸进尺。

不只是在字典上面,用所谓的标点。

而是将之给推广到所有的书籍上。

那这事儿可就不好办了。

结果现在,他们最担心的事就这般发生了。

推荐阅读: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汉官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我这平淡的修仙之路不该就此断绝 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洪荒:从一粒息壤到万道之祖 高武偏要修个仙 泰昌大明 带着铁路到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