郕王府的前厅沉默了那么一刻。</p>
朱祁钰的神色看着还算平和,但他背后侍立的兴安已经忍不住张大了嘴。</p>
这这就是大佬的境界吗?</p>
把当内奸说得这么从容镇定。</p>
果然,想成为大佬,脸皮就要够厚。</p>
兴安在这头暗暗腹诽。</p>
朱祁钰也微微有些愣神。</p>
他不是没想到这种可能。</p>
但是却没想到金英这么爽快的就承认了。</p>
手里捏着茶杯,朱祁钰问道。</p>
“却不知,金公公为何要向太后娘娘如此谏言?”</p>
金英坐直了身子,目光灼灼的望着朱祁钰,反问道。</p>
“这话该咱家问王爷,您为何要让贤妃娘娘,故意去激怒太后娘娘?”</p>
玩政治,讲究的就是一个脸厚心黑。</p>
哪怕是被金英当面揭穿,朱祁钰还是面不改色。</p>
一推茶盏,朱祁钰淡淡的道。</p>
“本王不知道金公公说什么?母妃去慈宁宫了?不知她做错了何事,惹得太后娘娘动气?”</p>
金英望着他,半晌,道。</p>
“无论如何,王爷已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金英只望王爷能尽心竭力,力保社稷存续。”</p>
说罢,金英敛了面容,起身行礼,道</p>
“时候不早了,咱家还要回宫复旨,就先告退了。”</p>
待得金英出了郕王府的大门,朱祁钰还是坐在厅上,无意识的敲击着桌面。</p>
刚刚两人的对话,听起来驴头不对马嘴。</p>
两个人都好像在自说自话。</p>
但是朱祁钰心里头清楚。</p>
那是因为。</p>
不管是他问的问题,还是金英问的问题。</p>
他们都不能回答对方。</p>
金英能够这么坦然的说出,是自己给太后的建议。</p>
至少证明,他并非是一心向着孙太后的。</p>
朱祁钰早就知道。</p>
孙太后对他并不放心。</p>
只是迫于当前的局势和朝臣的压力,不得不将监国理政的大权交给他。</p>
但是她也必定会有钳制的措施。</p>
先是提出册立太子,再是在诏书当中用上“暂且”二字,都是她限制自己尾大不掉的法子。</p>
派金英过来自然也是。</p>
如金英所说,这个法子比起将政务处理之后送往慈宁宫。</p>
更加的合情合理,且妥帖!</p>
毕竟孙太后久居深宫,真把这些政务送过去,她也未必看得懂。</p>
就是看懂了,也不好插手。</p>
再有就是朝臣这边,后宫不能擅自插手政务,是这帮老大人们的底线。</p>
如今局势危急,为了安孙太后的心。</p>
他们或许会同意太后过目政务,但是却不会让她插手干预。</p>
即便是处理之后送过去,朝臣这边也必然会议论纷纷。</p>
而将金英派过来。</p>
就如他所说,既可以盯着朝政,又可以在紧急时刻直接插手干预。</p>
毕竟,如今已经不是太祖皇帝时了。</p>
司礼监作为政务流程当中的一环,虽然没有落到明面上,但是实际的地位已经渐渐被群臣认可。</p>
因而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金英是有权力在朝政上发表看法。</p>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金英是向着孙太后那一边的。</p>
只有金英是可靠的,那这个法子才是妥帖的。</p>
如果金英并非一心一意的忠于孙太后,那么这个法子,反而会让孙太后对朝政的敏感度降低。</p>
而他今天既然说了这番话,那么很显然,并不是彻底倒向孙太后的。</p>
但是,问题还要回到最开始。</p>
他问出来,但是金英没有回答的那个问题。</p>
金英为什么要这么做呢?</p>
见势不妙,另投新主?</p>
还是刻意如此,骗取信任,实则行监视之事?</p>
朱祁钰想不通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