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徐公!”
刺史徐远盯着面前的高长恭,看着他的模样,不知为何,眼神忽温和了许多。
“起来吧。”
斛律羡有些不安,明明大家都是平级,可这人看起来就很有气势,让人不由得惧怕。
就像是孩童遇到了长辈那样。
徐远打量着面前的高长恭,忍不住再次点头。
“当真是有高王之风啊。”
他又看向了一旁的斛律羡,“你小子也长这么大了?”
斛律羡只是低头行礼。
徐远是个老资历的大臣。
很早以前,他在地方上当吏,做功曹,而后,他就遇到了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男人。
没错,正是高王。
他投奔高王之后,做过县令,当过军官,高欢发现此人的才能,就让他在自己身边担任骑兵参军事,跟着自己外出征战,忙军务事。
高欢死后在地方当太守,因为对高洋无礼,被御史弹劾罢免了官职,后来高洋念在他过去的军功份上,就再次提拔,做了刺史,高演继续提拔,挂了将军职,当初刘桃子所顶替掉的卫将军,就是徐远的。
这位资历极深,打仗的经验丰富,治理地方的经验更丰富,平时为人冷峻,但是对部下和百姓都很友善,担任刺史的时候,城池走水,这老头亲自带着人闯进去扑灭,深得众人的尊重。
在他面前,高长恭这样的都只是小辈里的小辈。
高长恭对他也很客气,跟着他往城内走去。
走在路上,新刺史询问起了各地的情况。
这地方的情况让徐远也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好在,他这次带来了不少人,接下来的事情,就能有序的展开了。
新刺史到达,可高长恭并没有急着回去,斛律羡先一步离开了夏州,返回灵州,那边也有事情要他来操心的。
高长恭帮着徐远来安定当地的情况。
在一大批的官吏加入之后,地方的情况才真正开始缓和,随着律学室的发展,汉国的小吏是越来越成熟了,当初就只是个速成班,而现在,是真的朝着治理地方的方式来进行培养的,考核也不再是像过去那般过家家,各方面都变得苛刻起来,难度提升的同时,小吏的素质也在提升。
夏州百姓很快就发现了两国小吏的天差地别,其实,汉国的小吏也不是说有那么的温和,亦会表现出不满,亦会严厉,但是至少不欺民。
他们进百姓家里时空着手,出来时也是空着手。
过去那些人,空着手进去,出来的时候,身上都没处放东西了,恨不得推着车出去。
夏州的情况颇为特殊,这里过去作为军事要塞,耕地较少矿场有,但是难以开采,并非是朔州恒州那样的露天矿。
伪周许多矿场其实都是这样,论量,伪周境内的矿区未必比汉国要少太多,可就是不好开采,藏得较深。
在没有突破技术关卡的时候,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夏州唯一能称道的就是这险要的位置和易守难攻的地形了。
徐远在掌握地方情况之后,决定放弃汉国一贯的作风,汉国每到一个地方,都是统一的套路,先打寺庙和豪强,积累钱财和耕地,而后向百姓们分发耕地再专心经营本地资源,绝大多数州,都是如此路数。
但是在周国境内,这些办法似乎就没那么大的效果了,甚至地方百姓对授田有些抵触......徐远决定暂缓对下授田,采用官员承担制,将公田分配给不同级别的官员们,让他们通过雇佣的方式来耕耘这些耕地,作为政绩核算之一,而这些公田的产粮还是要归于官署,第一步先将粮库充实起来,而后再做其他打算。
平城。
刘桃子再一次返回了都城。
这次的胜利果实,远比上一次要大的多。
整个平城都因为天王的回归而振奋不已。
群臣们看起来颇为的急切,他们整日聚集在一起,低声密谋,当然不是谋划着如何对天王不利,他们是想要让汉王再往前一步。
当初汉王占据河北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称皇帝,只称天王,效仿周国的老路子。
平心而论,只是以河北的几个州郡自称皇帝,或多或少的还是有些不太合理。
但是现在,这就没得说了。
天王不称皇帝,谁人能称之?
就在刘桃子回来的第一天,类似的言论就在平城之内盛行,弄得众人皆知。
祖府。
祖珽得意洋洋的坐在了上位。
许多重臣坐在了他的身边,这些大臣,有邺城来的,有边塞来的,各种各样,没有再划分出什么阵营来。
劝进是一件妙事,总是能换来封赏。
如今刘桃子是天王,赏赐爵位的时候还有所顾虑,而一旦进了皇帝位,那可以封赏的爵位就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封侯的封侯,封公的封公,封王的封王。
祖珽轻轻抚摸着下巴眼神扫过面前这些人,小人得意的模样一览无余。
“这件事,可不太好办啊。”
“你们要知道,陛下为人谦逊,广德,实在是古代贤王那般的人物。”
“如今只是称了天王,陛下都觉得有所不妥,何况是要正式进皇帝号呢?”
祖珽笑吟吟的说道:“若是你们就这么冲上去,跪在陛下面前,要他进皇帝号,只怕陛下会将你们都给轰出去。”
大臣们彼此对视了一眼。
崔季舒忽开口问道:“祖公这个意思,莫不是还要我们给些贿赂才愿意带头上书?”
祖珽眯起了双眼,“好啊。”
“拿点钱财来,只要能堆满我这个书房,我就带头上书。”
崔季舒摇了摇头,“祖公常常狩猎,这是上了瘾。”
“祖公应当知晓,这不是什么坏事,天王虽贵,却不足以承九州,唯皇帝独尊也。”
“当下三国鼎立,唯我汉以天王自称,这不是自薄与外吗?”
“先前开国,汉得人望,河水以南,皆听闻汉德,纷纷归顺。”
“今称皇帝号,使德布于四海,收天下之心,不是很好吗?”
祖珽冷笑了起来。
“崔公是为了让扬德于四海吗?是为了劝进之功吧?”
祖珽看向他的眼神多有不屑,“先前商谈刺史人选,听闻崔公一言不发,我过去听说崔公能识人,总是能举荐些年轻的人才为国家所用,怎么到了关键的时候却说不出话了呢?”
崔季舒不以为然,继续说道:“刺史之事,确实不曾建言,可太守县令等诸官,我有举荐三十九人,在诸官之中最多,且高令君,路侍中都对我所举荐的官员赞不绝口,陛下下了封赏,这件事,祖公或许不知?”
祖珽没有理会他。
国内这些家伙们,道德普遍不高,但是说其没有能力,没有功劳也是不对的,确实有能力,就是不如自己这般有德。
崔季舒看到祖珽不说话了,又继续逼迫道:“倒是祖公,常常以私事来挟制群臣,让群臣来做自己手中刀,若是我没有想错,这次祖公必定又是有事要群臣支持吧?”
祖珽也不装了。
“迁都。”
“拿下了河水以南,平城就再也不适合担当都城了。”
“距离南边太远太远,就是以最快的斥候,沿路换马,日夜赶路,急行军的禀告,从最南边到平城,都需要近两个月的时日,来回就是四个月。
“信鸽的速度反而比这个更慢。”
“且河南新得,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庙堂及时干预,往后的战事也会逐步从南边开启。”
“我准备上书陛下,行迁都事,尔等应当跟我一同上书,而后再行劝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