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124章 皇帝这是疯了吧?!

第124章 皇帝这是疯了吧?!

皇帝最近想钱想疯了吧?

还说和北面的互市一样,不能厚此薄彼。

市舶司的事,能和北面的互市一样吗?

北面的互市,确实是纯新开的。

在此之前,根本没多少人和北面草原上的部落进行交易。

而且,北面一线大军云集,哪怕把商税收到了十税六,有那么多大军在,也没有多少人敢不开眼,在这件事情上闹腾。

可是,现在说的是海贸,可就完全不一样。

众多海商,这么多年了,都已经是习惯了不交税。

自己赚多少花多少。

哪怕需要孝敬和打点一些人,所花费的,还是要比向朝廷交税少的太多。

胡惟庸觉得,皇帝一开始弄个三十税一,了不得十五税一,就已经非常可以了。

哪成想,皇帝居然这般狠,直接就给怼到十税六上。

这不是要那些海商们的命吗?

朱元璋这哪里是奔着重开市舶司去的?

就他这种搞法,要是能把市舶司给建立起来,并且让市舶司重新盈利,那才是怪事。

那些海商们可不是傻子,放着逍遥日子不过,那么多的利益不要。

跑来受官府的管制,而且还要上交这么高的税。

本来想要让众多海商,重新接受朝廷的管理,就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现在,皇帝又直接把税给提了十税六上。

这种事,根本就办不成好吧?

怪不得皇帝不让自己说了,而是说他的设想。

哪怕自己想破了天,也绝对不可能如同皇帝那样,把税给整到十税六上去。

可现在皇帝已经发了话,他又不好不应答。

因此,只得勉强收敛心神,斟酌着开了口。

“上位所考虑的,确实很有道理。

市舶司之所以到了元朝后期,会迅速的没落,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走私盛行。

众多海上贸易,纷纷绕开了市舶司。

导致市舶司收不上税。

这才让市舶司的收入一落千丈。

想要让市舶司重新盈利,最重要,的确如同上位所言那般,加强对海商的管理。

让他们不要再想着绕开市舶司,依法纳税。

只是这些人从元朝时,就已经开始走私了,不听从朝廷号令。

而今陛下重设市舶司,想要让他们重新归顺,遵从朝廷的律令行事。

只怕有些不太容易。

要是……要是税低一些,倒还比较好办。

可是现在,直接十税六,着实……着实有些太高了。

远远超过了,海商们以往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这些海商们,只怕不乐意……”

胡惟庸就差直接说,十税六高的离谱。

海商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远比当初他们走私之时,向各级官吏这些分润出去的利润,还要多的多。

若是能把税,弄到一个合理的程度,事还好办。

可现在,是真办不了。

“十税六真的高吗?

真以为咱不知道,海贸有多赚钱吗?

十税六后,剩余的利润,依旧够这些人吃的盆满钵满。

不会让他们白辛苦一场。”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开了口。

而今他重新回来了,市舶司不但要重开,还要把税给加的足足的。

这些人,当初三十税一都要逃税,放着好日子不过,那就让自己给他们上上强度吧!

现在,必须把税收到十税六!

把他们的路给堵死了。

这些人,一个个就是被惯坏了,对他们越好,他们就越不知足,越想要更多。

“当然,咱们后续还会制定出一个比较详细目录出来。

并不是所有的商品贸易,都会征收十税六的税。

有些商品会低一些,有的会高一些,有的甚至于还会免税。

听到朱元璋这话,胡惟庸略微松了一口气。

就知道,皇帝不可能真的一味蛮干。

“就比如粮食,就可以实行低税,乃至于是免税。

我大明的粮食,一粒不许向海外运输,售卖。

但是,海外向大明运输粮食,却是不管的,不限量。

运多少都行。

对于运输来的粮食,实行免税。”

粮食这东西,什么时候朱元璋都不嫌多。

而今的大明,每年依然会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

今后实行海外贸易,朱元璋觉得很有必要,从海外多运输一些粮食入国内,进行一个必要的补充。

哪怕今后大明这边的粮食,能实现自给自足了。

他这里同样还会鼓励海商们,从海外运粮。

毕竟肚子吃饱了,便要想办法着手改变提高百姓们的生活质量。

肉蛋奶这些,也要安排上。

口粮够了,可以继续运送粮食来当饲料粮嘛。

听了朱元璋的话,刚刚松了一口气的胡惟庸,心又提了起来。

不是……皇帝这说的是什么?

给粮食进行免税?

可就算是对粮食进行免税,很多人也不愿意运粮食。

运粮利润实在是太低了。

和运输香料等诸多的商品相比,差的不要太远。

“上位,臣斗胆说句心里话。

就臣所了解到的情况,对海商们想要把税收到十税六,是真不太可能。

咱们这边,是不是可以一开始时,把税少收一点。

先把海商们,给骗到市舶司这边来。

把市舶司框架搭好,运营起来,后面再慢慢的想办法加税。

想要一口吃成胖子,着实太难了。”

胡惟庸准备采用温水煮青蛙的办法。

边上的李善长,暗自点了点头。

觉得胡惟庸的这个考虑,还是要得的。

这件事,真按照上位所说的那样来,直接把税收到十税六,确实难办。

朱元璋摇了摇头:“不行,收税这个事儿,向来都是拿刀割肉。

割的少也是疼,割的多还是疼。

不论割多割少,这些人都会非常的抗拒。

很多事,都是最开始做的时候容易。

一旦开始时,把税给定的低,后面再想要把税提高,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提一次就闹腾一次,不知道需要多扯多少皮,多花费多少功夫,

如今乃是重设市舶司,是重新定税率的大好时机。

一次性把事解决了,省得今后各种扯皮。

不然今后有得闹腾。”

在这件事情上,朱元璋有着他的想法,也有着他的坚持在。

“这……上位,恕臣直言,真要如此的话,只怕…只怕市舶司就不太好开起来了。

臣非是质疑上位,而是就事论事。”

胡惟庸显得有些迟疑的出声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

“咱知道,你说的都是实话,但咱依然还是要这么做。

市舶司必须设立,税必须收到十税六。

现在的那些海商们愿意做了,就到市舶司去弄营运牌照,接受官府管理,依法纳税。

不愿意了就不做。

依照海贸的巨大利益,十税六他们嫌赚的少,可有的是人愿意去做。

不嫌少。

我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更不缺想要赚钱,想要过好的人。

这些生意,并不是说只他们能做!

至于说走私之事,咱也不怕。

咱说的,都是认真的。

今后咱会设立海军,好好整顿沿海各卫所。

将会严抓走私,对走私实行零容忍。

这些并不是说着玩玩而已。

他们不愿意受朝廷管束,不愿意纳税,那么就别做海贸的生意了。

至于说还想走私,那就接着走。

发现一个,抓到一个,杀一个,抄一个的家!”

朱元璋面色严肃,说出来的话杀气腾腾。

似有血腥之味,随着他话的说出,在华盖殿内弥漫。

令胡惟庸,李善长他们都为之心惊。

“那个……上位,元朝太宽,而今上位制定的这些,又有有些太严了。

这……这是否有些矫枉过正了?”

在胡惟庸问出这话后,就连李善长,乃至于是太子朱标,都觉得胡惟庸说的很有道理。

觉得确实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朱元璋右手撑在了御案之上,望着众人望着几人一字一顿的说道。

“就是因为元朝对这些人太宽容了,才会让他们越发的嚣张跋扈。

如今咱设市舶司,需要把一切都给打扫干净了,另起炉灶。

这些人想要上桌吃饭,就要按照咱的规矩来。

还想像以前那样,行不通了!

吃咱的饭,就要受咱的管!”

胡惟庸,李善长,乃至太子朱标都是心头为之大振。

来了!来了!

这种熟悉又霸道的感觉又来了!

“胡相,等一下就给苏州,杭州,松江府这些地方的海商们发起邀请。

让他们腊月十五,到天界寺这边来,咱要亲自和他们见面,说些话。”

皇帝都在这件事情上,说出这种话,展现出了这种的态度,胡惟庸能说什么?

只能点头应是,表示自己记下了。

“上位,如此……是不是容易引发乱子?”

李善长有些担忧的道。

“乱就乱,这件事本身就是一场战争。

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放弃幻想,准备战斗而已。”

说话,望着李善长道:“对了,韩国公,咱这里倒是有件事儿想要与韩国公说。”

一听朱元璋的话,李善长顿时就紧张起来。

现在,他已经被朱元璋接连的手段,给整的有些应激反应了。

“老李。别紧张,不是坏事儿,是好事儿。”

朱元璋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李善长反而变得更加紧张了。

皇帝能有什么好事?

朱元璋道:“真是好事儿,你家老大李祺,也不小了吧?

正好咱家闺女年龄也不小了,咱准备把咱姑娘,许配给李祺,你觉得如何啊?”

(本章完)

推荐阅读: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得罪资本后,我的歌越唱越红 金铲求生:一福星一个彩色海克斯 港综:让你吃瓜,吃瓜到大嫂身上 暴雨夜,校花敲开我的房门求收留 全职高手:重生孙翔,女友苏沐橙 我的化身正在成为最终BOSS 这个地下城长蘑菇了 红尘尸仙 东京少女们大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