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军事委员会军训部次长,同时兼任中央军校教育长,职能范围很广——统筹全国军事训练事务,制定军官教育大纲,协调各战区训练计划。
听上去挺唬人的。
实际上没啥大用。
除了绝对嫡系之外,基本没有人会听他的安排。
记得几个月前,军训部还给自己发了一封电报,要求当时的华北战斗群按照既定的方式训练。
那封电报只扫了一眼,就被谢尔盖拿去擦皮鞋了。
所谓的军训部次长,妥妥的虚职一个。
若是论起权力,恐怕还不如一个地方军团长。
教育长倒是有些用,常凯申虽然是校长,但并不参与实际管理,只在各种重要活动上露个脸,念上几篇演讲稿。
军校实际的日常运作。
都是教育长来负责。
中央军校每年这么多毕业生,或多或少都能和陈继承搭上关系。
也算是门生故吏遍布全国,桃李满天下了。
赵方远:“是!”
对于这活也是轻车熟路了,每次中央发了的电报,除了几封较为关键的以外。
那些无关痛痒的,都是由他来代为回复。
次数一多,赵方远已经总结出经验了。
吩咐好一切后,王奉坐在椅子上。
暗暗思索未来的山城之行。
这个所谓的教务处长,他一直没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到中央军校任职,不过是去山城的一个借口罢了。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他也明白。
记忆中,阎老西,李宗仁这些地方军头,都曾被常凯申邀请前往首都过。
最后的结果是几人都去了。
相安无事。
从整体情况上看,现在这个时间点,常凯申还没有那个胆子,敢软禁或者拘留这些地方上的司令要员,抗日英雄。
那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武汉会战在即,亡国的危险仍未消除。
就算是常凯申,也不得不收起“攘外必先安内”的大旗。
老老实实打日本鬼子。
从过往的记忆来看,常凯申动歪心思的时间点,大概在武汉会战结束,战局进入相持阶段后开始。
因此现在这个时候,很可能就是自己唯一一次安全往来山城的机会。
务必要把握住了!
“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外交问题”王奉指关节轻轻敲打桌面,嘴里小声呢喃。
“最好是能取得和美苏的直接联系。”
王奉心里想着。
在外交上,最讲究的无非就是“名正言顺”。
就拿美国来说,虽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了不少办事处,但真正能和罗斯福对上话的。
只有高坐山城的常凯申。
诸如李宗仁,阎老西,龙云等人,也没权力直接对美,苏发起外交照会。
若是中原大战时期还好。
各路军阀都暗戳戳的和西方列强保持联系。
可今时不同往日了。
统一战场形成,民族战争爆发,列强只认一个中央政府。
和其他军阀直接撇清了关系。
想要把这件事办成,山城是必须要走一遭的。
而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说到底,美国佬也是看人下菜碟,只要自身实力够用,中央政府什么的,倒是无所谓。”王奉咧嘴一笑。
“至于苏联.”
王奉抿了一口茶水。
“那就更好办了!”
现在正是苏联对华援助的高峰期,在这方面,可不要小看了教务处长这个职位。
据他所知。
从欧洲远道而来的军事顾问,下飞机后的第一站是欢迎晚会,第二站就是中央军校。
他这个教务处长,到时候免不了和苏联人打交道。
慢慢接触下来,这机会不就有了吗。
王奉站起身,顺着窗口向外望去。
到了最后,不管战争发展到了何种态势,他都要构建一个独立于中央政府之外的外交网络。
技术交换,军官进修,国际支持,乃至于派遣志愿军
都要在这一基础上才能实施。
王奉放下茶杯。
赵方远匆匆走来,敬了个礼:“长官,二纵,三纵发来例行询电。”
“电报中称,今日上午十点后,濮阳上空突然出现了大批量的日军轰炸机。”
王奉转过身:“做好防空准备就行,刘志坚是怎么回事,这点小事也要汇报?”
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头顶的天空就是日本人的地盘。
这么多次战役,哪次不是顶着日机轰炸打出来的。
至于这么大惊小怪吗?
赵方远把电报递了过去:“长官,后面还有内容。”
“日军轰炸机只是出现在了濮阳上空,并未进行投弹,而是一路向南.好像是奔着咱们来了”
王奉心里一个激灵,眉头紧锁。
表明上接过电报,实际上已经将视角切换到俯瞰界面上。
可视半径提升到100公里后。
他可以在兰封,直接看到濮阳城内的景象。
“这是.”
王奉拉高视角,看到黄河岸边,有一连串高速移动的“红点”。
不由得一愣。
“跑黄河边上干什么?”
王奉心头浮现出一股不好的预感。
但随即就被打消掉了。
第十四师团大败,可目前的战场形势,仍是日军占优。
没必要去给黄河决堤啊?
岂不是自己给自己下绊子.
赵方远在一旁试探问:“长官?”
“这该如何回复?”
王奉收拢心神,将电文放到桌子上:“正常回复就行。”
“日军的这次异动先不用在意。”
赵方远应了一声,拿起桌上的电文,快步走出指挥所。
王奉则是转过身,看向地图上那条蜿蜒曲折的河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