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中岛今朝吾:你们这是在虐待战俘!
第十六师团指挥所。
中岛今朝吾听着外面的炮声,心中勃然大怒,转头看向身旁的参谋官:“八嘎!”
“我们的野战炮联队在哪里?”
“为什么还不反击!”
被训斥的参谋官缩了缩脖子,哑口无言,不知该说些。
自家人知自家事。
就算野战炮联队能够锁定目标,在炮战中也落不到什么好处。
第十六师团作为甲种常备师团,野战炮联队主要装备四一式75毫米山炮,三八式75毫米野炮。
以及少部分九二式105毫米野战加农炮。
第十六师团原本在南京作战,隶属于华中方面军。
但不知本土参谋部怎么想的,徐州会战开始后,命令第十六师团由海路抵达大连。
硬生生塞给了华北方面军。
为了缩短转移时效,尽快投入战斗,配属的几门九二式加农炮全留在了南京。
现在的野战炮联队,仅有一些75毫米山野炮撑场子。
在战略压制力上,远远弱于守备军的重炮集群。
中岛今朝吾:“传令!城内各联队加紧防御,将战车中队前出至主要街道,迅速建立机动防线!”
“城外各步兵大队立即向县城收缩防线,合围支那军队!”
事已至此,战争并没有按照预期发展,他只能孤注一掷,强行编织一张包围网。
参谋官躬腰:“哈依!”
中岛今朝吾攥紧拳头,指尖掐的发白,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
敌人无论是在火炮,还是部队数量上,都远远优于己方。
还极度擅长夜战。
和其他支那军队完全不同!
在南京时,一支步兵联队,能在十个小时内击溃一个师。
可在砀山.一支联队派出去,连点浪花都掀不起来,至少要两个联队合力,才能巩固住一面防线。
看上去也挺厉害。
两个联队八千人,能抵挡住一万多人的进攻,算是在正常范畴内。
可第十六师团只有四个联队!
若是能应付的过来,他也不会动不动就收缩防线,将敌军引到砀山城下。
守县城而不战于县城,区别他还是能分得清。
——————
砀山城内。
“冲过街道!冲过街道!”华德昌扯着嗓子大吼。
一枚榴弹在墙根下爆炸,房屋猛地震颤,沙土从天花板上落下,呛得人一嗓子灰。
“咳咳咳!”
华德昌咳嗽两声,看向铺在地上的城防布局图。
摆在六营面前的,是一条蜿蜒进城内的河道,仅有三十米宽,但由于修筑了堤坝,河底距离地平面的落差很大。
日军炸毁了上面的石桥,想要抵达对岸,只能硬淌过去。
“河水深度大概有多少?”
“三米多!”
华德昌忍不住爆粗口:“他娘的!”
“闲的没事把河修城里干什么!”
“营长,现在怎么打?”副营长侧头询问。
华德昌想了想:“联系下四纵那边,能不能找到防线薄弱点,在河对岸建立桥头堡,我们可以在这给他打援!”
副营长挠了挠头:“要我看没这么麻烦,直接呼叫炮营支援,徐进弹幕,步炮配合就推过去了。”
华德昌挑了挑眉:“嗯,两手准备,还是要通知下兄弟部队。”
他进军校那会儿,刚打完池河战役。
部队还穷的很,三四万人的部队,只有十几门75毫米山炮,105毫米火炮更是少的可怜。
想要呼叫支援,都得慢慢排队。
反观现在,每个纵队都有两个炮兵营,二十四门75毫米火炮。
炮纵更是富得流油。
步兵炮更是下放到了营级,直接成了一线支援火力。
大楼外。
士兵将步兵炮组装好,从转交口缓缓退出:
“距离500码,射角15°!”
“高爆弹一发!准备!”
“放!”
“轰——!”
炮手拉动火绳,一枚榴弹脱膛而出,步兵炮向后震退。
“他娘的,够劲!”
“快,继续给老子打!”
少尉捂着耳朵,抬头看了眼目标,一团火光在黑暗中升起。
不知道炸死了多少鬼子,但打中了就行!
“矫正诸元,高爆弹一发!”
“预备——!”
“放!”
炮兵小组继续射击,为渡河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长官,弹药打完了!”装填手踢了下空空如也的木箱,扭头看向掩体后的少尉。
“炮纵的怎么还没动静?”
“不知道!”
“现在该怎么办?”
“急什么?鬼子的机枪打不到这里,先到掩体后面躲好!”
“你去营部,再要一批炮弹。”
少尉点了根香烟,快速发号施令。
“早知道多带批炮弹出来了!”装填手挠了挠头,嘴里轻声嘀咕。
少尉:“就咱们这点人,顶多就能扛两箱。”
装填手笑了笑,凑过来:“哥,俺想去炮纵,你说能成不?”
少尉挑了挑眉:“去炮纵?一纵留不住你了?”
装填手挠了挠头:“炮纵都是些牵引式重炮,我做梦都想摸一下.”
少尉递过去一根“胜利牌”香烟:“那你得考军校才行!”
“去长治军校,考炮兵科!”
装填手点点头,心中若有所思。
二人对话间,数枚150毫米榴弹划过夜空,落入河对岸的日军阵地后方。
霎那间地动山摇,房屋震颤,爆炸掀起的烟尘席卷了整道防线。
150毫米榴弹,爆炸威力远远超过105毫米,以炮弹落点为中心,半径三十米内所有鬼子兵内脏破裂,连挣扎的时间都没有。
百米内仍有内脏受损的风险,溅射弹片的覆盖范围达到两百米,强有力的冲击波震荡,可使五百米内士兵短暂性失聪。
为了不波及友军,炮纵特意将火炮落点后移,尽可能避免误伤。
听着远处传来的滚滚闷雷声,少尉军官探出头:“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转到炮纵了。”
装填手一愣。
“杀!”
“冲过去!支援兄弟部队!”
“快!”
一队士兵猫着腰,单手拎起步枪,从身旁快速掠过。
少尉扫了眼臂章——是四纵的兵!
“兄弟,是哪个部分的?”一名中尉跑来,主动上前询问。
少尉:“一纵六营的!”
“你们要去河对面?”
中尉点了点头:“上级让我们连来支援你们,前面情况怎么样?”
少尉抽了口烟:“炮纵的火力支援已经打过来了,我们营正在渡河!”
中尉应了一声,快去跟上队伍。
不多时,几名士兵又扛来两箱炮弹。
少尉拍了拍手:“快起来,接着打鬼子!”
“轰——!”
沉寂许久的步兵炮再次开火,填补了炮纵支援的空窗期。
“杀!”
“冲锋!冲锋!”
“杀鬼子!别让他们跑掉了!”
负责指挥进攻的军官大喊,借着猛烈的炮火压制,再一次对鬼子阵地发动进攻。
殷殷鲜血染红了河水,到处可见漂浮的尸体,顺着水流向下游漂去。
“第四次进攻了,还要再继续打吗?”一名上尉连长大喊。
军官的回复斩钉截铁:“打!”
“上峰来了命令,过了河再打一公里,就是小鬼子的师团指挥所!”
“哪怕全营都死光了,也要打到河对岸去!”
上尉连长边装弹边吼:“好!我带兄弟们再冲一次!”
将弹匣塞满后,上前将半截房梁木踢到河里——这是工兵排搜遍附近所有房屋,找到的“渡河工具”,锯齿状的木茬上还粘着半片带血的军服布料。
其他士兵有样学样,将剩余五六根房梁木踢进河里。
随后一个猛子扎下去,抓紧浮木,在冰凉刺骨的河水里扑腾。
“掩护!掩护!”岸上的军官大喊,急的眼睛通红。
实在没办法了,只能采用这种方式渡河。
日军不但炸毁了唯一的石桥,还实行坚壁清野战术,除了砖石瓦砾之外,什么都没留下。
几十名士兵开始渡河,对岸的日军也反应过来,用几挺九二式重机枪织出交叉火网,子弹打在水面溅起连绵白线
“哒哒哒——!”
上尉连长吐出一口混着泥沙的河水,,抬头看向日军阵地。
几挺重机枪刚开火,就被掷弹筒和步兵炮打的抬不起头,只能靠着步枪进行零星回击。
“快!还有已经过半了!”他大声喊叫着,试图给周围的士兵鼓劲。
原本一根浮木上,至少带着七八名士兵,眼下刚过一半,就只剩下五名。
直接阵亡了将近一半!
所幸后方的掩护非常给力,长治1938型重机枪,凭借优秀的火力持续性,在中近距离对射上彻底碾压九二式重机枪。
身后熟练的炮兵更是掐准火力间隙,用高爆弹把对岸的沙袋工事炸上了天。
顺利抵达河对岸后,上尉看向身旁剩下的二十多名士兵:“构筑防御,掩护弟兄们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