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得胜”
二十分钟后。
寂静原野骤然炸响爆豆般的枪声。
草丛中,步兵一营三班长陈得胜窜出来,端着一把轻机枪,对放哨的鬼子兵进行扫射。
哒哒哒——
清脆的枪声响起,陈得胜用肩膀抵住枪托,尽可能的控制后坐力,保持枪身稳定。
“真他娘的有劲!”
“快!穿过这片区域!”
陈得胜挥挥手,招呼着身后的士兵。
日军的砀山防线很广,绵延数十公里。一个甲种师团,只有仅三万名士兵,不可能面面俱到的顾及所有地区。
部分防守薄弱点,仅有几名鬼子兵轮流值岗。
“干他娘的小鬼子!”临时部署的内务兵表现相当积极,随手抄起步枪,背着电台冲在了最前面。
谢尔盖平时就教他们,内务部队除了要整顿军纪,在暗中与日谍进行斗争外,还要做好全军的思想工作。
尤其是王奉签署军纪条令,将内务兵部署到连级以上单位后。
整个内务部门在士兵训练上,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
一批士兵在训练时,更加注重谍战,情报搜集能力,另外一批内务兵主要学习思想动员内容,转变成了半文职单位。
陈得胜连忙叫喊:“兄弟,小心点别把电台弄坏了!”
“给我一个弹匣,掩护!”
匆匆处理完警戒的日军后,三班越过防线,根据指挥所命令,向纵深处挺进。
——————
后方。
王奉意识放在俯瞰视角上,亲眼目睹了行动开始的全过程。
对于长治1938型轻机枪的表现,他还是打心里很满意的。
说是轻机枪,但在枪机射击,和使用方式上,已经向现代自动步枪靠拢了。
如果能将重量减轻的话,完全可以充当突击步枪使用。
赵方远:“长官,充当先头部队的三十五个班已经开始行动了,方才四纵来电,请求在正面发动强攻!”
王奉回过神,点了点头:“立刻进攻!”
随后抄起桌上的电话筒,摇了几下握把:“喂!给我要炮兵纵队!”
片刻后。
电话里传来声音:“长官,我是郑振中,请求下达作战指示!”
王奉单手掐腰:“天色黑了,该到你们活动活动了,诸元矫正的怎么样了?”
电话那头郑振中啪的一下立正:“请长官放心,我们炮纵已做好战斗准备!”
王奉笑了笑:“好!把那几门150毫米重炮都拉出来溜溜,先向日军阵地打两个基数的炮弹,听明白了没有?”
郑振中点点头:“是!”
挂断电话后,王奉盯着作战地图,意识在俯瞰视角和现实世界来回切换。
炮纵火力全开,二十多门重炮为前线步兵开路,想要一晚上打进县城不现实,但将战线向前推进七八公里,还是十拿九稳的。
王奉测算过,只要重炮群能向前移动八公里,就能将第十六师团各级指挥所全部覆盖。
最拿手的搜寻坐标,定点炮击战术,已经很久没拿出来用了。
大兵团作战,尤其是在平原上,两军对垒,摆开阵势,战场面积动辄都要数十平方公里。
而目前守备军列装的最大口径火炮——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极限射程只有十二公里。
除非把重炮群部署在前沿阵地,但这样的做法,和主动找死没什么区别。
“长治的航空工业还在发展,要是列装了俯冲轰炸机,小鬼子可就遭殃了。”王奉心中暗想。
赵方远在一旁分析白天的战报,眉头紧皱:“长官,这第十六师团真他娘的畜生,把砀山县周边都洗劫了一遍!”
“这是上午曼丽小姐拍回来的照片,洗完后就立马送过来了。”
王奉挑了挑眉,接过照片后扫了一眼。
图片是黑白的,有些模糊,但能看清大致图像,应该是一个村庄,地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尸体,被拍到的几座民房大门四敞大开,好像刚经历过洗劫。
“唉,通知前线部队,这场战斗不要俘虏了,抓到后一律就地击毙!”王奉攥紧拳头,心中不知该说些什么。
相比于在指挥所里破口大骂,他更愿意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赵方远叹息一声:“和日军交手这么多次,像第十六师团这么残暴的,还真是第一次见,可怜了占领区的那些百姓”
王奉眉头紧蹙,努力回忆相关信息:“第十六师团,是日军甲种常设师团,官兵主要来自京都、三重县和奈良县,故又称为“京都师团”,装备精良,但军纪很差。”
“据小道消息称,该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元凶之一!”
“被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等报纸大肆宣扬的所谓“百人斩”就发生在第十六师团”
“长官,此战要是能活捉鬼子师团长,我亲手毙了他!”赵方远咬着牙,一字一顿说,“不行,不能毙了他,太便宜这老鬼子了”
“我觉得咱们可以修一个营地,把抓来的鬼子军官都圈在一起,让他们下矿,一天干二十个小时,就给吃一顿饭。”
“等鬼子的身体不行了,再集中统一处理。”
王奉挑了挑眉。
集中营?
看不出来你还有这天赋
赵方远:“长官,您觉得怎么样?”
王奉扶额:“我觉得没问题。”
——————
“班长,前面有个庄子!”干瘦的士兵指向前方,扭头压低声音呼喊。
陈得胜扛着自动步枪,左顾右盼:“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鬼子?”
“没有亮,好像是个死村.”负责侦查的士兵回应。
陈得胜心中咯噔一下。
所谓的死村,就是指遭受过日军屠戮洗劫的村庄。
这一路上,他见过了三个这样的村庄,场面惨不忍睹。
肠子糊在墙上,脑袋挂在树上,心脏挂在门口当灯笼,甚至还有未成形的胎儿,被随意丢在路边。
黑灯瞎火的,还以为踩到了老鼠崽子。
内务兵猫着腰走来:“收到命令了!”
陈得胜忙不迭问:“什么命令,快说!”
内务兵看了眼电文:“在我们的东北方向,大约两公里的位置,有四个班的弟兄在伏击鬼子补给线。”
“大概十五分钟后,会有一股鬼子援兵从这里经过,上峰要求我们在此进行阻击。”
陈得胜皱眉:“鬼子援兵有多少人?”
内务兵:“大约一个中队!”
陈得胜瞪大了眼睛:“一个中队?”
内务兵点点头,神情凝重。
陈得胜转头,望向身后的士兵。
一个步兵班十三名士兵,算上临时补充的内务兵,总共十四人。
从外围一路打过来,和鬼子遭遇了四五次,现在就只剩下八个人了。
而一支日军中队,至少有一百五十人,即便是后勤中队,人数也要在百人左右。
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陈得胜心中犯了难:“要守多长时间?”
内务兵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