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发扬圣贤著作,这为后人了解前人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提供了详细记载。
解读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中很大部分直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所谓“开卷有益”,也需要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态度去学习和继承。
曰国1风2,曰雅3颂,号四诗,当讽咏4。
注释
1国:诸侯所封之国。2风:民间歌谣。3雅:正乐之歌。分大雅和小雅两部分。4讽咏:背诵、吟诵。
译文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诗歌内容丰富、感情深切,值得我们吟诵。
解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其中以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篇。有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百姓的思想和感情,也有反映社会民风、意识形态,等等。
诗既亡1,春秋作,寓2褒贬3,别4善恶。
注释
1亡:消失。2寓:寄托,隐含。3褒贬:评论好坏。4别:辨别。
译文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里面的微言大义也被人遗忘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寓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当权者善恶行为的分辨。
解读
孔子作春秋的时候,笔锋很厉害,当时的君大夫若得春秋一字之褒者,其荣耀莫过于天子之华服;若得春秋一字之贬者,其羞辱莫过于天子之刑罚。孔子用词极其讲究,看似平淡,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是寓褒贬、辨善恶于曲折的文笔之中,号称春秋笔法。
三传1者,有公羊2,有左氏3,有穀梁4。
注释
1传:解说经书的注释文字。2公羊:公羊传,也称春秋公羊传,公羊高作。3左氏:左传,也称左氏春秋,左丘明作。4穀梁:穀梁传,也称春秋穀梁传,穀梁赤作。
译文
三传就是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穀梁赤所著的穀梁传,都是阐释春秋的书。
解读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史书整理修订的,言简意赅、意义深刻,加之年代久远,所以一般人很难读懂。这三本传都是解释春秋的书,人们可以借助于它们研读明白春秋。
经1既明,方2读子3,撮4其要,记其事。
注释
1经:指儒家经典。2方:才、当。3子:诸子百家之作。4撮:撮取。
译文
经传读懂之后可以读诸子百家。子书繁杂,必须选择归纳知识要旨,并且熟记事件的本末因果。
解读
对于重点的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果,这样比较容易掌握。学习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
五子者,有荀1扬2,文中子3,及老4庄5。
注释
1荀:荀子,名况,著有荀子。2扬:扬雄,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
3文中子:王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4老:老子,李耳,著有道德经。5庄:庄子,名周,著有庄子。
译文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还有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