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忍不住啐一口,抬脚抹掉,就说:“若是淳于琼进据陈留,我与赵元嗣联合索粮,能得到多少?”高顺不假思索就回答:“三五万石,两三日内就能运抵。”
吕布点着头:“就是有些少,淳于琼也要请示袁绍。袁绍军令抵达前,量他淳于琼也不敢与我二人交恶。”
说着去看边上的秦宜禄:“再去拜谒赵元嗣,请他与我一起传令淳于琼,使淳于琼进据陈留,为大军输运粮秣。”
“喏。”
秦宜禄这回没有拿什么书信,立刻就去传话。
天色透亮,陈国陈县。
陈王站在王宫楼阁之上俯视密集炊烟中的国都城邑,他四十多岁,身形壮硕。
此刻的他,并不像外界传言的英武,而是神情忧虑。
如果朝廷待在雒阳,那他能继续维持陈国的安定、太平。
可朝廷迁来颍川,陈国紧挨着,怎么可能不受影响?
汴水一战的战果当夜乐就遣使快马通报,对于这个战果,陈王不觉得意外。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别说赵基,就是吕布,都有概率重创曹操。
让陈王感到忧虑就是赵基与吕布,这两个人都是性格强势的人。
长安之变时,吕布吃亏就吃在不够强势,对王允这些执政公卿选择了退让,结果就是公卿玩砸了,大好局面付诸东流。
联想当年吕布算计胡轸、华雄的恶劣前科,陈王有理由怀疑凉州兵能击败李肃、徐荣,或许有吕布使坏的可能。
只是吕布想要力挽狂澜,却失败了。
至于赵基,更是强势无比,少年扬名,不爱美人黄金,这已经是很危险的信号了。
逮住公卿的错误,就是往死追究,动不动打断腿……这打的不是公卿的腿,而是朝廷的脸面威仪。
此前的袁术、曹操觊觎陈国的财富人力,现在朝廷迁来也会觊觎,还有赵基、吕布。
陈王已经感觉自己老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屡屡挑衅灵帝的陈国新王。
他明明做的已经很优秀了,可群雄讨董之际,就是没几个人肯依附他。
士人的这种态度,已经让陈王深深地明白了主体士人的追求。
于是他也就放弃对外扩张的心思,就陈国这种四战之地,他对外征战,一定会遭遇各方围攻。
士人们,容不下一个英明、壮年的强势藩王、天子。
而现在,赵基请求从陈国行军,则让陈王锋芒在背。
可问题也很明显,赵基强行通过的话,谁又能抵挡赵基?
陈国不是没有兵,而是缺乏强兵强将。
这些年为了安置依附陈国的二十几万灾民,陈王采取的就是扩编军队。
他的军队很多,但都是乌合之众,为了方便管理灾民而扩充的屯军。
真正能打的只有五千余的重甲强弩,但这支军队坐镇国都不能轻易出动。
所以赵基强行南下的话,陈王能做的就是继续供应粮食,免得赵基所部缺乏粮食而攻伐城邑。
陈王思索之际,国相骆俊登上附近楼阁,又顺着楼阁之间的天桥复道来到陈王这里。
骆俊正值壮年,递上一封帛书:“大王,赵侍中手书。”
“又是要逼迫寡人?”
“赵侍中遣其兄为质,以示无害。”
骆俊捧着帛书,解释说:“汴水一战,赵侍中收治各方伤兵万余人,可见本性良善,非是曹操、袁术、吕布之流可比。”
“收揽军心而已,若是心善,岂会有如今的事业?”
陈王嘴上说着,还是伸手拿起帛书,翻开阅读,神情释然许多。
如果赵基将同胞兄长派到陈国为质,那放赵基入境也坏不到哪里去。
陈王自我安慰,就说:“寡人答应了,赵侍中如此勇猛善战,想必其兄也不会太弱。国相稍后考察一番,若其兄能用,寡人聘为陈国将军。”
骆俊也清楚陈国真正的大患是什么,拱手长拜:“臣领命。”
有赵基这样强势的外援,朝廷也拿陈国没办法。
陈国不对外扩张,只是坚守的话,可以耗死任何一个人。
怕的就是朝廷的诏令,能让国内士人合法作乱,瓦解陈国的统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