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到名的少年都很兴奋,拱手道:
“遵命!”这一万府兵,真正上了战场与尉迟菩萨大战的不过六千人,其中三千多人受了伤,大部分都是轻伤,多是初上战场时,不谨慎所遭受的,养些日子就好了。
李爽看向了身边的韩陵,道:
“先生,你跟着他们去吧,我比较放心。”
韩陵明白,高平此刻已然没有多少兵马,李爽这是想让这一万府兵都轮番上战场,立下功劳。简而言之,这就是顺风局。当即,韩陵拱手道:
“诺!”
城墙之下,一众少年振奋。
相比于韩陵带来的那些部落首领的效忠信,李爽还是更加看重这些年轻的将士。
……
将这支军队派出去之后,不到二十日,便传来了高平镇投降的消息。
这些万俟丑奴留下的镇兵当然不值得信任,李爽将他们都征调到了安定,调集了泾州兵前往高平镇,先稳住了形势。
此后,李爽又与韩陵商议,重新布置了萧关的防御,派遣兵马驻守。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泾州、豳州两地投降后,李爽撤去了两地的州郡兵,吸收了其中的青壮,与部分立功的华州、雍州府兵一起,在当地组成了新的军府。
在泾州、豳州设立了军府,安置了府兵,重新分划了田地,任命了各戍城的守将和地方的官吏之后,李爽正想着要不要与斛律金一起,南北夹击宿勤明达,却得知斛律金已经撤兵了。
宿勤明达回到灵州之后,吞了万俟丑奴的部曲,又与当地的流民势力和胡部联合在了一起。斛律金数战不得,损了兵马,于是只能率领部曲北归,驻守在了沃野镇。
没有找到战机,李爽带着兵马回到长安,去的时候有一万两千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八千多人。
相当一部分在华州、雍州没有田地的年轻人都选择了留了下来。
只是还没有回军长安,便收到了西面的消息。
萧赞来信了。
信里通篇都是萧赞的婉转的表示自己这个皇帝当不了。
万俟丑奴被灭后,陇西地区各处州郡也重新归顺了朝廷,不过当地势力对于李爽很抗拒。
他们相当抗拒李爽与和李爽有关的人介入陇西地区,都开始抱团了。
这或许与那些向西和向北逃亡的胡人有关,也或许与李爽设置军府有关,又或者与朝廷的态度有关。
陇西李氏对于李爽的态度可谓相当的微妙。
萧赞在李爽攻破万俟丑奴后,也发动了连携攻击,翻越陇山,想要将大齐的光辉散播到陇西地区。
奈何当地人比较团结,而且很彪悍,纷纷表示不需要李爽这位骠骑大将军操心,自己就可以将萧赞这伙逆贼收拾了。
萧赞在此过程之中,被暴打了,差点丢了命。萧赞其后又连来了数封信,说他这个皇帝不是不想要给唐国公效力,是实在当不下去了,走到哪里都是人憎狗厌。
李爽得知了详细的情况之后,只能含泪灭了齐国,收了岐州。
……
洛阳,永宁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名老僧念着这刻在墙上的偈语,问着身边的僧人。
“慧可,此偈语乃何人所作?”
“师尊,此乃唐国公所作!”
老僧双手合十,道:
“我佛慈悲,缘在西土!”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