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天可汗回忆录 > 第92章 得知真相,眼泪流下来

第92章 得知真相,眼泪流下来

第92章 得知真相,眼泪流下来

“咱准备裁撤行省。”

文武百官等待着散朝之时,朱元璋的声音响起,说出来的话却不是散朝。

正满心欢喜的胡惟庸,已经开始行礼,准备带百官退朝。

行了一半之后,却忽的愣住,僵在了当场。

不是……皇帝说的啥?

要裁撤行省?

不仅仅是他,朝堂之中的其余众官员,也都是齐齐一滞,有被皇帝说出来的话给惊到。

这次的案子,关行省什么事?

怎么突然间就扯到了行省上面了?

而且,还下手这么重,开口就要裁撤行省!

这可是行省啊!

朝廷管理地方的最高官府,每一处都至关重要!

收税,政务,军队,刑罚等诸多事情,都需要行省来完成。

可谓是责任重大。

结果现在,皇帝上下嘴皮这么一碰,就要把行省给裁撤了。

这是要干什么?

不过日子了?

自断手脚也不是这么断的啊!

“上位,这……怎么就要裁撤行省了?

臣愚钝,未能体会上意……”

呆愣之后,胡惟庸忙望着朱元璋行礼,显得小心的询问。

胡惟庸是真的懵,因为这等极其重大的事情,皇帝事先一点口风都没有透露。

他这个丞相都被瞒的死死的。

此时直接就在朝堂上宣布,这如何能让他好受?

这可是行省啊!

中书省对地方控制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结果现在,皇帝竟说裁撤就要裁撤,这怎么能行?

其余诸多人,也都竖起耳朵仔细听,想要看看这皇帝又要弄什么幺蛾子!

怎么突然毫无预兆的,就整这么大的动作。

“行省咱看着不太好,琢磨过来琢磨过去,都觉得不太合适。

行省管的太多了,财政军司法这些全都一肩挑,容易尾大不掉,不利于朝廷对地方上的管理。”

朱元璋倒也干脆,直接说出了他这样做的原因,

当然,最根本的、想要通过裁撤行省来先削弱一下中书省的想法,他是不会说出来的。

“上位,行省存在由来已久,且经过上位的不懈努力,也和元朝的行省有了很大区别。

有行省在,很方便朝廷对地方进行治理,若是行省不在了,只怕……”

今日发生了这一连串的事情,可谓是惊心动魄,极为耗费心神。

就连胡惟庸,都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他是真的不想再和皇帝唱对台戏.

和皇帝对着来,太恐怖了。

总让人感觉九族在鬼门关前来回的晃荡。

这个节骨眼上,皇帝说出来事但凡小一点,他多余的话都不会多说一句,立刻就会高呼皇帝圣明,把这事给赶紧通过了,立刻散朝。

这破朝,他现在是一个呼吸都不想多上。

可皇帝现在,却要直接裁撤行省啊!

他这里又怎能一声不吭?

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不会。”朱元璋摇头。

“咱裁撤了行省后,又不是不在地方上设机构,对地方彻底不管了。

相反,咱如此做,就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地方。”

“那……不知上位准备用什么来取代行省?”

胡惟庸出声询问,准备先问清楚情况了,再根据情况决定接下来自己的行动。

“这事情倒也简单,咱准备设立三司,取代行省。

分别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承宣布政使司,专管民政事务,包括财政,土地,户口,钱粮,官员考核等。

设左右布政使,为正二品,为本布政使司内最高行政长官。

提刑按察司,设按察使一人,管理刑狱。

都指挥使司,设都指挥使,掌管军事。

长官有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

三者互不统属……”

朱元璋张口就来,把地方三司这些说与众人听。

这些毕竟是他在上辈子时做过的事,从洪武九年设立开始,就一直使用。

他自然熟悉。

上辈子废除行省,设立三司也是趁着空印案发,才按着中书省的脖子进行放血。

后面的事实也证明了,自己的这个决定还是很明智的。

三权分立,直接挖了地方上成为藩镇割据的根子。

而且还在不小程度上,削弱了中书省的力量。

为后面废除中书省,减少了很多的阻力。

在废除了中书省后,自己也将布政使从二品降为了三品。

既然上辈子证实了这些手段非常有效,那此时重新来过,朱元璋肯定不会错过。

将会在此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做出一些优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嘛。

这都啥玩意?皇帝怎么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当真是乱改一气!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哪里有行省简洁明了,叫起来顺耳?

胡惟庸听了皇帝的这些话后,立刻就在心里对皇帝说的这三司进行了一番强烈批判,鉴定为狗屁不通的玩意。

当然,之所以如此反应,当然不是因为这些叫法拗口。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胡惟庸已经确定了,朱元璋的这些做法,将会大大损害中书省的权力。

降低中书省对地方上的影响力。

行省权力一分为三,丞相再想如同之前那般轻易的控制地方行省,可真没那样容易。

毕竟以往只需要搞定一个人就行,现在却需要同时搞定三个人。

这难度增加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不同意,坚决不能同意!

“上位,行省从设立到现在,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

能令政令畅通,各种事务处置起来也及时,能很好的沟通朝廷和地方……

至于说尾大不掉之事,臣觉得不可能发生。

现在距离唐末都多少年了,经过宋朝不遗余力的压制,改变,风气这些早就发生了改变。

不可能再如同唐朝那样,出现地方上藩镇割据的事情了。”

胡惟庸斟酌着言辞,出声分辨,想要把皇帝这不靠谱的念头给打消了。

朱元璋摇头:“还是要相信制度,不能太相信人心。

岂不闻身怀利刃,杀心自起?

唐朝将地方上财政军这些权力,一股脑的给了节度使的时候,不也一样觉得地方上的人,不敢造反作乱吗?

可结果又是如何?

咱活着的时候,这地方各个行省自然不敢乱来。

可是等到咱去世之后呢?

等到咱大明再过个一百年呢?

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真就个个都是忠臣,就没有手握财政军大权于一手的人,想要学习安禄山?”

朱元璋这一番话,说得胡惟庸又想要冒汗了。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皇帝居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把话说的这般直白。

并且还毫不避讳的,说他死了之后的事。

这等直来直去的打法,令胡惟庸一时间有些招架不住了。

“上位,这等事情肯定不会发生的。”

胡惟庸显得有些着急道。

朱元璋摇摇头:“会不会发生,你说的不算,咱说的也不管用,得用事实说话。

事实就是有着唐朝的前车之鉴,行省的权力咱必须进行拆分。

与其提心吊胆,去赌人心,赌国运,不如直接从制度上,将忧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如此才最是稳妥。”

胡惟庸听的心塞,只觉得这一年来,皇帝是越来越难伺候了。

嘴巴也能说,很多的问题上,都能抓到关键的地方,一针见血。

让人不好反驳。

他暗自吸一口气,换个方向继续劝说皇帝。

“上位,这分设三司确实有不小的好处,但坏处也一样不小。

三司分立,互不统属,那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需要三司相互配合着才能做时,又该如何处置?

谁来拍板,谁听谁的?

必然会严重的耽误政事。

导致地方上相互推诿扯皮。”

证明不了自己支持的好用,那就去攻击自己反对的是垃圾。

这是辩论之中的一个常见手段。

朱元璋并不意外,他点了点头道:“这点你说的倒不错,确实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相对于地方尾大不掉,这点害处还是能忍受的。

再说,如今除了边地还有一些战事外,众多地方都安稳了下来。

只要不打仗,其余的都算不得太大的事。

而今大明进入战后的发展时期了,战时的一些机构,一些做法,该调整的也得进行调整了。

不然就会适不了大明的新情况,阻碍大明的发展,不利于开展工作。”

嗯?

皇帝又在说怪话了?

不过,虽然比较怪,但再仔细琢磨琢磨,又让人觉得非常贴切。

胡惟庸其实也是挺认同皇帝的说法,这件事真的算起来,皇帝这样做对于朝廷,对于皇帝而言才是最合适的。

可这不是不符合中书省的利益,不符合他这个丞相的利益吗?

所以,该反对还是要坚决反对。

当下便准备接着反驳,但朱元璋这次,根本没有给胡惟庸开口的机会。

“而且,今后真的有什么大事,需要三司一起配合着做了,朝廷这里还可以派遣专人下去巡抚一方,统领三司来做事。”

这话一说,胡惟庸顿时哑火,即将出口的话,都给硬生生憋回去了。

狗皇帝这绝对是蓄谋已久了!

连巡抚这等办法都给想好了。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地方相互扯皮的好办法。

关键巡抚还可以不常设,需要的时候设立,问题解决后还可以把巡抚给撤销了。

三司加巡抚,将会让朝廷对地方的管控增强,又能有效避免地方尾大不掉的情况发生。

皇帝的这一招,着实是高。

“咱在这里与恁众人多说一句,身为朝廷官员,吃着百姓交纳的民脂民膏,那就要为百姓,为国家多考虑,多办事,办实事。

要想着怎么做才能让国家富强,让百姓的生活变好。

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的官位,满肚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置于百姓之上。

你得对得起你的官位,对得起你身上的这官袍。

不能文官身上绣飞禽,武将官袍上绣走兽,就它娘的真成禽兽了!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等行为要不得。

谁要是敢这般,今后就休怪咱把刀子砍到你和你全家的脑袋上!

不信邪的大可以试一试!”

朱元璋的声音不自觉就高了起来,说到后来,双手按着桌子,身体前倾。

像是一条冷漠的巨龙,自九天之上探头,携带天地之势,挤压下来,气势逼人,令人胆寒,几欲窒息!

百官恐慌震怖,一些人更是心跳的如同打鼓一般。

原以为今日之前所遭受的那些,就足够让人为之恐慌的了。

哪能想到,在一次性处理了那么多人之后,皇帝居然还不肯善罢甘休。

竟在此时说出这等惊人之语!

“若是再加上巡抚的话,那废除行省,设三司就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了。

的确要比行省更好,臣附议。”

在这百官噤声的时刻里,丞相胡惟庸一脸正经的赞同皇帝废行省设三司的做法。

皇帝连文武成禽兽,连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这样的话都给说出来了。

就差指着鼻子说他胡惟庸别私心太重,为了一己私利耽误了国家大事了。

在这等情况下,他还能怎么办?

只能满腔赤诚的高呼皇帝圣明,把这个事给通过了。

当然,之所以会这么快就败下阵来,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大原因,就是皇帝携空印案子之威,直接辗压下来,连半口喘息的时间都不给人留。

一个空印案子下来,把无数官员都给牵扯了进去,许多人都还是一屁股屎没有擦干净。

在这等情况下,又有谁敢在此时,就这个事情和皇帝强硬到底?

不然别的借口都不用多找,接下来开始严查空印案子的时候,稍微把关严点,就能合情合理的把人给处置了。

只能说,狗皇帝太阴险了!专门挑这个时候发作!

让人无法与其抗衡。

“废行省设三司这件事,由太子牵头督办,中书省,各个行省,以及朝廷各部配合,要尽快尽善尽美的落实。

别有人不知死活的在里面使绊子,非暴力不配合。

这是一件关我大明根本的大事,容不得有半分的马虎!

容不得任何的蝇营狗苟!”

朱元璋目光威严扫过众文武。

满朝文武尽皆俯首,纷纷出声应是。

“退朝!”

推荐阅读: 风是叶的涟漪 不用学习的世界 僵约之僵尸帝君 从荒岛开始争霸 [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全集) 直播在三国 红颜迷途:女上司的隐私 皇女养成记 最强热血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