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归义非唐 > 第17章 匹夫有责

第17章 匹夫有责

第17章 匹夫有责

“大明的共同理想?”

刘伯温愣了一下,显然是有被皇帝口中冒出来的,这个新词给意外到。

不由自主的跟着重复了一下。

随后反复咀嚼,越咀嚼,越觉得味道不一般。

隐隐约约间,像是抓到了一些什么。

但又似乎隔着很多的东西,看不真切。

“对,就是大明的共同理想。”

朱元璋点头,声音变得坚定。

这是他在现代生活的十五年里,感受很深的一点。

他看到了华夏遭遇千年未见之变局之后,浴火重生,孕育出更强的生命力。

看到如何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奋起直追,日新月异。

也是因此,他习惯性的联想到了自己的大明。

去考虑自己大明,为什么在自己开国之后,就有那么多贪官污吏,一茬一茬的杀都杀不完。

为何自己大明,到了中后期后,一连几个皇帝开始摆烂,尤其是万历,连缺官都不补充,严重影响大明运转。

为什么晋商通敌卖国,为什么士绅们疯狂兼并土地。

从朝堂高官,到地方小吏,到商人……都在疯狂的蛀蚀大明利益,完全不顾大明死活。

只想着趁着大明还未死时,多多的吃上一些好处。

然后欢天喜地的等着大明倒塌,新朝建立,他们凭借着从大明身上撕扯下来的血肉,迅速崛起,接着过安稳富足的日子……

结果是,大明倒塌了,他们很多人也没有迎来他们期盼的好日子。

等到的是清军入关,是扬州十日,是嘉定三屠,是江阴八十一天……的屠刀!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皇帝不行,文官做大,贪腐横行,克扣军饷,天灾人祸……

但结合着他的经历,以及在现代看到的诸多东西深入分析,他觉得最大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一个能够将各个阶层的大多数人,给凝聚到一起的共同目标。

无独有偶,现代时所了解到的、北方的毛熊,那样一个一开始时生机勃勃的庞然大物,到了最后也是在顷刻之间,便已土崩瓦解。

在朱元璋看来,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失去了共同目标,导致人心浮动,没有了凝聚力。

如今回到洪武八年,自然需要将他所得到的一些东西,结合着大明现在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和上一世的杀伐手段相结合,以此来让大明变得更好。

历史已经证明,他上一世所行的那些手段,有些是有用的,但整体上算起来,有的是失败的。

而今重新来过,自然要有所改变。

“这个目标,要囊括我大明的各个阶层。

找到大明各个阶层长远的诉求,将其具象化。

以此来提高凝聚力,向心力。

激发各个阶层的主人翁精神。

也就是要各个阶层,都要意识到,这大明并不仅仅只是我朱元璋的大明,只是我朱家的天下。

同样也是其余人的大明。

让他们自觉的去维护,去热爱大明。

让他们深切的意识到,大明强盛了,他们的生活也能随之变好。

大明变得虚弱,他们的生活,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

让众人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最终达到众人自发的去维护这个国家。

一旦发现,有人破坏我大明,损害大局,侵吞利益,就会引起各个阶层的敌视。

我大明现在虽然在地域之上,完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统一了南北。

但在思想上,以及文化上面,却还没有完成统一。

裂痕还在,而且还特别的难以抹平!

仅仅只是地域上的统一还不行,不牢靠。

需要思想文化上也统一才成。

如此,才能将我华夏再次融为一体,牢不可破!

而想要实现这些,一个共同的目标,必不可少!”

朱元璋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有些口渴,端起茶碗喝了两口温热水。

刘伯温却愣在了当场,就连咳嗽都给忘记了。

抬头看着皇帝,为之失神。

这还是那个起家之后,才开始学习,很多事情都需要请教人的皇帝吗?

这还是那个,被很多自命清高之人,在暗地里腹诽,觉得没有远见,终究只是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皇帝?

这番话,这份见识,这份深远的目光,就连他这个,号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人,在这上面都不如!

上位,什么时候居然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大明的共同理想?

大明的共同理想!

好啊!

大明的共同理想是真的好!

推荐阅读: 全职猎人之最强猎团 娱乐头条:天后归来 清宫之娘娘吉祥 大道仙祖 那年我们同过窗 残王有毒:王妃是个大将军 偷心祸:夫人,请负责 快穿攻略之反派女主有毒 欢喜密令:男神尽收眼底 倾城狂妃:邪王宠妻请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