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着,马上就来。”
远处阿迪亚和那群外国人上了车,他们离开了,但又没完全离开。
因为汽车只是在甘蔗地里绕了一圈,就从另一个方向驶来。
阿迪亚下车,又带着外国人对同一座大坝指指点点。
他饱含激情,仿佛面对的是什么了不得杰作,只是那群外国人的表情极其古怪。
几分钟后,他们又坐车离开了。然后在另一处栗米地绕了一圈,又换了方向驶来大坝。
这样的迷惑行为大概重复了三次,罗恩看的完全摸不着头脑。
那群外国人终于爆发了,他们大笑,是那种因为极其荒谬而感到无语的大笑。
尼拉夫也笑了,他笑得乐不可支。
“阿迪亚答应他们建四座大坝,但实际上只有一座。”
“一座?”罗恩慢慢的有点回过味来了。
“是的,只有一座。为了交差,阿迪亚只能带他们走三条不同的路去大坝,好期望那群外国人迷路,没认出这是同一座大坝。”
这.
这他妈也太搞笑了吧。
罗恩自己都绷不住了。
难怪那群外国人脸上,会有那种荒谬的表情。
他们甚至无法感到生气,只是无语到发笑。
他们感觉自己的智商,被印度人按在地上蹂躏,惨不忍睹。
终于为首的一个外国人神情严肃的说了几句,然后就带人气冲冲的离开了。
阿迪亚神色泱泱,脸上老大的不高兴。
“都怪你们,尼拉夫,还有罗恩。”
“嗯?”罗恩懵了,这锅怎么到自己身上了?
“要不是你们站在这儿,那群外国人肯定认不出来这是同一座大坝。”
我曹!自己这二伯,脑回路很清奇啊。
罗恩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他无言以对。
然后就像三伯尼拉夫一样,罗恩也笑了,笑的停不下来。
“好啦,我们该回去了。”阿迪亚挥挥手,悠哉游哉的往回走。
“不要紧吗?今天的这件事。”罗恩好奇的问。
“没什么好担心的,”阿迪亚无所畏惧,“最多被骂一顿。”
印度的奇葩法律很多,除了可继承租房的《租赁法》,不得解雇员工的《劳动法》外,还一条针对公务员和官员的法律。
内容出自印度宪法第311条款,大致意思就是想要解雇或者降职公务员,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除了行政管理局外,其他任何机构都没有权利干涉官员的任职。
行政管理局的人都是官员,他们会自己查自己吗?
不用想也知道,别说解雇,就连降职都不可能。
所以印度的官员即使犯了错也有恃无恐,他们知道自己不会有任何惩罚。
这是真正的铁饭碗,铁的不能再铁,铁到有宪法保护。
绝大多数印度人的究极梦想,就是成为公务员。在印度考公,那才是真正的地狱级难度。
公务员的待遇就不用说了,罗恩的堂兄拉坦,就是鲜活的例子。
普通家庭,尤其是低种姓。考上公务员,那是真正的飞上枝头当凤凰。
当然,对于这个年代的婆罗门而言,成为公务员太轻松了。
阿迪亚即是官员,又是市政委员,身兼多职。
顺带一说,北方邦的邦议员,有一半以上都有命案在身。
谋杀、雇凶杀人、强暴.全是重罪,只贪污的反而是难得的好人。
整个北方邦就是由一群犯罪分子在统治,这里的情况可想而知,故事还长着呢。
在回去的路上,阿迪亚主动和罗恩他们说了大坝的事。
那个基金组织拨款了600万卢比建大坝,但印度官员嘛,哪有不贪污的。
阿迪亚他们几个只留了100万余款,用来修一座装点门面的大坝,其他都分了。
事情就这么简单,甚至称不上稀奇。
“对了,罗恩,我听说你要在瓦拉纳西搞一块地?”阿迪亚问。
“我在孟买开了一家工厂,现在想在北方邦也建一座分工厂。”
“苏尔电器!全印电视台的广告你看了吗?”开车的尼拉夫炫耀道。
“当然看了,好好开你的车。”阿迪亚训斥了一句,他排行老二,是尼拉夫的哥哥。
他家住在市里,早就买了电视,苏尔电器的广告也看过不止一次。
但谁知道那是罗恩的公司呢,后者从没通知过他们。
“不过这名字很棒,非常棒!”阿迪亚和大家的审美一样。
“我想把村里的那块地换到市区来。”罗恩说出自己的打算。
“不用那么麻烦,至少现在不用了。”阿迪亚胸有成竹,“我们去见几个关键人物。”
他突然有了个绝佳的主意,足以抵消大坝带来的负面影响。
PS:今天上推,爆更回报老书友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