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竟敢穿龙袍坐龙椅,僭越!”</p>
“只是戏台啦,跟我们这民间的戏剧一样吧。”</p>
“大哥也真是的,天天和父皇在一起,怎么找了这么个一点都不像父皇的来。”</p>
说朱标坏话的被朱元璋剜了一眼。对方讪讪住嘴。哎,都是儿子,同儿不同命啊!</p>
光幕里画面流转,声音也在继续:</p>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吧,史书里有记载,洪武大帝曾经想立朱棣为太子……】</p>
只是这么一句话而已,大家的目光,再度齐刷刷集聚于朱棣身上。</p>
朱棣C位。</p>
【是有官员建言说,如果立燕王为太子,那么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要怎么办?洪武大帝默然,这才立了朱允炆为太孙。】</p>
“就是!”朱樉忍不住了,大叫道,“爹啊,大哥走了,我就是最大,如果立我,哪儿有后续这么多的破事,朱棣敢造反,我现在就帮你给平了!大哥传回这些消息,就是为了替你拨乱反正,认清真正的继承人啊!”</p>
【插播一句,历史上,秦王朱樉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三年便被毒杀。】</p>
朱樉惊呆了:“卧槽,毒杀?谁杀我?什么毒?我死了?”</p>
他也扑向棺椁:“哥你救救弟弟啊!”</p>
朱棣不愿让出位置。</p>
大哥死了,二哥死了,那我?</p>
朱棡都没来得及高兴,光幕又说了:</p>
【又后三年,晋王朱棡,在太子去世六年后,也离开人世。】</p>
朱棡:“???”</p>
【此时的洪武大帝虽然还没有死,但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p>
朱标的灵堂前,朱元璋心中的痛苦自不用说,刚才得知朱棣要反的狂怒也不作假,但是越来越多的消息出现,他的心情沸腾到了顶端,反而逐渐平息下来,甚至知道自己的大约时间,也能够大体平静。</p>
他甚至在计算着。</p>
继承人总是要立,如果要立儿子,有些人可以留下来;如果要立孙子,有些人必须带走。朱樉不是人子,朱棡,朱棣……允炆……那时候允炆二十一了,这六年若被我带在身边教导,可堪重任?</p>
但他又想:难道过去我没有将其带在身边教导吗?不可能,我肯定带在身边了。</p>
那么只要杀掉朱棣……朱元璋的目光盯在朱棣身上。杀掉朱棣,当然其他人也可能会造反。永远都有人造反。但是二儿子死了,三儿子死了,四儿子死了,其他儿子的造反,孙子仗着他留下的偌大家业,总该能够平息了吧?</p>
可是要杀儿子啊。</p>
朱元璋还在犹豫。他也是人,他还有情。</p>
【同年,洪武大帝病逝。史书里记载,洪武大帝病重时期,朱允炆就不让各藩王前往探望,等到洪武大帝病逝,建文帝更不让藩王奔丧,仅仅停灵几天,就将洪武大帝下葬,又在下葬当天,就急急忙忙地登基。而洪武大帝临终之前呢,还念念不忘地打探他心爱的燕王的动向。】</p>
众位皇子一听,三尸神跳,火冒三丈:“侄儿你太过分了,你不是以孝顺闻名吗?干嘛不让我们来奔丧?父皇死了,我们都不能来奔丧,你是置我们于不忠不孝的地步啊!还在下葬当天就登基?你咋这么急?父皇你快管管你这鳖孙!”</p>
朱允炆一时瞠目结舌,百口莫辩。</p>
他此刻简直有了和朱棣一样的委屈:这不是我做的,我还什么都没做啊!皇爷爷把江山给了我,我也不能这么对皇爷爷吧?</p>
而这时,皇子们已经齐声向朱元璋含泪说:</p>
“父皇,有这不当人孙,苦了您嘞!”</p>
朱元璋翻翻眼睛:“闭嘴,龟儿们。”</p>
【当然,这些都是永乐大帝上位之后三度润色《明太/祖实录》而成的,其真实性还是要打一些问号的。毕竟朱允炆在一些历史的记载中是非常孝顺的,朱标生病的两年间,是朱允炆一直在照顾,还因为担心弟弟害怕,把弟弟接来和自己一起住;等到朱元璋病倒在床,也是朱允炆一直亲自照料。从这些对照来看,朱允炆的形象过于割裂了。】</p>
听习惯了这些劲爆消息,大家竟然也很淡定地接受了朱标和朱元璋的名讳被叫出来。</p>
这时大家又开始侧目朱棣。</p>
那鳖孙不当人孙,你这家伙,也不当人子啊。</p>
【不过撇开历史的真相,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些字里行间中品味出来永乐大帝一定想要让大家知道的东西:他爱爸爸,爸爸爱他。爸爸真的属意他。】</p>
朱元璋:……</p>
朱棣:……</p>
朱樉:“咋?老四你还没断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