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主力入了内城,发现原本灯火通明的大明宫,今晚不知为何,到处都是一片漆黑。</p>
城内唯一的照明,只有宫墙上挂的无数风灯。</p>
城墙上大风吹过,无数盏灯火跟着摇摆起来,此情此景,看上去格外的诡异。</p>
骆安源见状,心中不由微微一颤。</p>
太子少傅王缙在一旁小声说道:“将军,小心有诈。”</p>
骆安源点头,先是下令暂缓进军,接着命前阵的士兵用火把点亮燎台。</p>
待燎台上的火光亮起,大明宫内城的场院,被逐渐照亮。</p>
骆安源向四周环顾,这才发现,丹凤门后面的内城场院,所有通向城墙和城楼的通路全部被堵塞,爬阶也被拆毁。</p>
换言之,丹凤门和光范门之间的这片内城区域,宛如一个巨大的囚笼,死死困住了这数千叛军。</p>
(图片为大明宫丹凤门)</p>
面对这一变故,骆安源心中开始犹豫。</p>
此时,究竟是应该撤退,还是乘胜追击?</p>
退,他不甘心。</p>
追,这里的处处,又透露着诡异。</p>
就在骆安源犹豫之际,叛军的身后、丹凤门外,突然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马蹄声。</p>
不多时,叛军后阵的将领,来到中军,向骆安源紧张的喊道:“将军,大明宫外来了一只骑军,斥候探查……”</p>
骆安源皱紧眉头,喝道:“说!”</p>
对方回道:“夜色太重,看不真切,但是那只骑军,人人身着具环棉甲,又携带火枪,人数众多……”</p>
具环、棉甲、火枪、重骑……</p>
骆安源脑中轰的一声响,口中骂道:“胡说八道!长安城中哪里来的龙骑兵?!”</p>
后阵将领喏喏不敢言。</p>
王缙在一旁连忙说道:“这只骑军来者不善,不得不防。”</p>
骆安源点头,接着下令后阵士卒,在丹凤门内设置阵地,利用宫门狭窄,架设火炮,狙击敌方骑军,使其无法入城。</p>
命令虽是下了,但骆安源对于手下的报告,依旧是不信。</p>
龙骑兵作为大唐军制的顶级兵种,只有少数边军和中央精锐,才能编制此类军队。</p>
根据皇帝亲自颁布的旨令,京畿之地,不允火器入内,故而龙骑兵的驻地,向来都是远离长安,中间还隔着众多关所,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万一。</p>
但是,丹凤门外突然来了一只龙骑军,人数众多,而叛军起兵才不到两个时辰。</p>
所以,在骆安源看来,龙骑军即便是长了翅膀,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赶到长安。</p>
想到这里,骆安源向王缙说道:“宫门外的军队,多半不是龙骑军。我怀疑是有人聚拢马匹,用树枝充作火枪,再令人在后面搅起烟尘,借着夜色假扮成龙骑军。”</p>
王缙思虑片刻,点了点头。</p>
他赞同骆安源的观点,也认为龙骑军,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赶到长安的大明宫。</p>
又过了一会儿,叛军后阵又有人来报,说是宫门外的那只骑军,只是在大明宫外游荡,并没有攻入的打算。</p>
骆安源听见这个消息,顿时心中大定,对王缙说道:“看吧,宫门外的那群人,自知一旦接近,就会露馅,故而只敢在城外游荡。”</p>
王缙笑了起来:“将军神机妙算,某实在是佩服。”</p>
既然确定了后阵没有威胁,骆安源又将注意力放在了大明宫内城的光范门上,只要攻破后者,就能顺利抵达皇帝所在的紫宸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