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俄国的搅和,欧洲出兵奥斯曼帝国一事搁浅了。</p>
得到消息,廖中坚着实吓坏了。</p>
他赶忙给徐尔爵、尚可喜去信,说明了情况。同时开始积极在各国奔走,希望能够说服各国回心转意。</p>
可惜,他的奔走成效微乎其微。</p>
欧洲本就刚刚经历过三十年战争,各国之间还无法做到互相信任。</p>
再一个,出兵奥斯曼帝国,很多国家都看不到什么现实的好处。</p>
你说打赢了之后瓜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p>
许多国家和奥斯曼帝国根本就不接壤,而且民众信仰也不同,就算得到了领土怎么治理?</p>
任凭廖中坚费尽了唇舌,也有许多国家不为所动。</p>
不过一个好消息就是,这些国家同样对俄国不怎么信任。</p>
毕竟对于中、东欧的国家来讲,俄国就在他们的边上。</p>
之前的战争中,他们和俄国也是敌人,打的不亦乐乎。</p>
他们肯定忘不了俄国对他们领土的垂涎,哪里那么容易被俄国忽悠?</p>
只是黄祸的威力太大了,才让他们产生了顾虑。</p>
他们需要看看后续如何,才能做出选择。</p>
廖中坚打不开局面,只能徒呼奈何,不得不给中枢去了一封长信,说明了这边的情况。</p>
只是这封信送到国内起码需要一年左右,也不知道那个时候局势将会如何?</p>
而在北非的尚可喜和徐尔爵得到欧洲的变故,根本不敢怠慢,立刻给第九团下令,舍弃掉所有攻占的地方,退守卡萨布兰卡。</p>
第九团五千多人的兵力,如果只固守一座城,还是没有问题的。</p>
最重要的是,卡萨布兰卡的背后就是大海,可以得到海军的全力支援,也能够保证物资补给点供应。</p>
欧洲的变故,连带着北非的局势急转直下。</p>
五十多万奥斯曼帝国大军在维齐尔苏莱曼尼的指挥下,浩浩荡荡地朝着摩洛哥杀来。</p>
泽丹这边自然欢欣鼓舞,但马蒙那边却被吓到了。</p>
他很怕泽丹联合奥斯曼人先把自己给灭了。</p>
但他同时又对帝国警惕万分,知道帝国也对摩洛哥虎视眈眈。无奈之下,马蒙将所有兵力都收缩了回来,只求守住自家地盘,打算置身事外。</p>
五十万大军的行动,自然快不到哪里去。</p>
尤其是从君士坦丁堡千里而来,对奥斯曼帝国而言也是巨大的负担。</p>
但此时整个欧洲的目光都盯着这里。</p>
所有的国家都想要看看,强横一时的奥斯曼帝国究竟能不能打败帝国?</p>
如果能到话,那就代表着帝国不是不可战胜的。那样一来,许多国家恐怕就要生出别样的心思了。</p>
要是奥斯曼帝国也败了,这些观望的国家恐怕立刻会投身帝国阵营,从奥斯曼帝国身上狠狠剜肉了。</p>
要说对奥斯曼出兵最欢欣鼓舞的,肯定是俄国人。</p>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p>
俄国立刻派出使团访问君士坦丁堡,希望和奥斯曼帝国结成同盟,共同对付帝国。</p>
结果……</p>
奥斯曼帝国的答复是,结盟可以,但俄国必须保证从今以后退出克里米亚周边一带,不得涉足高加索。</p>
这种条件俄国怎么可能答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