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有些失望。</p>
军师已经跟他详细说过刘家的渊源。</p>
在他看来,刘行举一族没有理由要坚守盱眙。</p>
但他的游说最终还是失败了。</p>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他也知道自己很天真,这是他一直没能精进的地方。</p>
可是,身为一个文人,天真是最珍贵的天赋,是上天赐予的礼物。</p>
他始终相信,文人最难能可贵的一个字,就是:清。</p>
这也是他在仕途之中屡遭挫折的原因。</p>
他决定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徐敬业的事业。</p>
不为名利,只是为了完成他的理想。</p>
刘行举在他的眼中,实在是俗不可耐。</p>
因为刘行举没有理想。</p>
他的眼光只锁在一泡鸡屎那么大的盱眙县城,看不到他骆宾王看到的未来。</p>
他闷闷地坐在船上,并不想回去。</p>
倒也不是因为他没能完成军师的任务。</p>
而是因为他想享受一下泛舟淮水的意境。</p>
因为再过几天,盱眙就会被践踏,尸体会漂浮在江面上,江水也会变成鲜血的颜色,那样就没什么诗情画意了。</p>
一叶小舟缓缓靠近。</p>
卫士们顿时警惕了起来。</p>
“难道刘行举回心转意了?”</p>
骆宾王很快有些失望了。</p>
因为来者是一个白衣僧人。</p>
而且这个僧人一开口就道明了自己的身份。</p>
“我是扬州道行军大总管程务挺将军的幕僚,我叫秦藏器,我是来给你一条活路的。”</p>
骆宾王叹了一口气。</p>
“你的气度,与你的行事,并不符合。”</p>
在他的眼中,这个僧人该是个高洁之人,却做着朝廷的爪牙,实在是明珠蒙尘。</p>
他最见不得的是怀才不遇,更见不得自甘堕落。</p>
“刘行举不可能投降,魏思温想要打下盱眙,就只能与徐敬业合兵,为了消弭他与徐敬业的决裂,为了刺激徐敬业,为了振作军心,魏思温会让你献上人头。”</p>
骆宾王虽然是理想主义者,虽然很是天真。</p>
但正因为这份天真,他才更能看清楚一个人。</p>
“如果我的人头能建成大业,我愿意自斩吾首,哪有起义不流血的道理?人命无贵贱,那些士卒能死,我骆宾王又何惜此身?”</p>
秦藏器早有所料,也不劝解。</p>
“观光可曾见过武曌当面?”</p>
骆宾王微微一愕。</p>
因为秦藏器称呼他表字,是对他的认可。</p>
也因为秦藏器的问题,更因为他直呼武则天之名。</p>
“自是见过……”</p>
骆宾王抬头远眺,仿佛陷入了回忆当中。</p>
那一年,他还是春风得意的大才子,武则天还是太子妃。</p>
那一年,骆宾王给她和高宗的第三个儿子道王李元庆做幕僚。</p>
太子妃会经常来考校儿子的读书,会将骆宾王召入宫中赐宴,还赠予他不少金帛和书画等珍玩。</p>
年少的骆宾王,对已经很成熟的太子妃,有着莫名的敬佩和好感,无论是私底下,还是公开场合,他都给她写过许许多多的赞美诗词。</p>
奈何他实在不懂官场的规则,几次三番被贬黜。</p>
而武则天却是野心勃勃,最终登上了帝位。</p>
这是他对武则天改观的转折点。</p>
直到此时此刻,回想起这些来,该死的记忆,又把他拉回到了陪道王读书的那个下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