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地开会,晚上闲聊,听一位大发感慨,说这当秘书的也真不容易,他讲起一件事。
前不久市里工业口一位局长向市长汇报工作,局长拿着秘书写的材料向市长汇报,当汇报到第5页的时候,市长问一个关键数字,局长当时卡壳,半天没说明白。
市长很不满意,告诉局长不要汇报了,弄明白以后再汇报。这个局长尴尬而去,回单位后把秘书叫来,好一顿训斥。这汇报是怎么写的,关键数字都不写。
秘书感到委屈,告诉局长,第6页上就有这个数字。局长面红耳赤,只好挥手让秘书出去。
最后这位同行说,现在啊,领导最好当,因为什么人都能当领导。
这时另一位插话说,我们那也有个笑话,有个县领导在畜牧工作会议上讲话,讲着讲着,下面开会的人感到不对劲,畜牧工作会议,怎么讲起了计划生育方面的问题,后来有人提醒领导,终止了讲话。
原来。这位领导参加会议太多,把讲话稿拿错了。
记得有一次开大会,在很偶然的机会,我发现领导讲话和发的材料不一样,我问办会的秘书,一样的讲话,怎么是两种形式。
秘书说,这说明我们工作细致,领导的眼睛不好,我们把材料换成大字,是为了看的更清楚。
有一些生僻字,怕领导读不准,都在后面的括号里标上读某音,我说真费事,标个拼音不就得了。秘书小声告诉我,领导不会拼音。
我想起了一个在秘书圈子里流传的笑话,说有个领导讲话时,凡是可能鼓掌的地方,秘书都标上“读到此处停一停,估计下面有掌声”,结果这位领导讲话时,把这句话也读了出来,引得下面哄堂大笑。
于是我笑着说,你们作了那么多的标点,可别让领导把括号里的字一起读出来。秘书说,这些我们都想到了,所以电脑打印时,括号里的字用其他体,并加黑加重。我只好感叹,你们的工作确实周密、细致。
由以上的事例不难看出来,写材料真不是特么的人干的事,没有的事情往有的说,小的事情往大了说,不该提的事情一笔带过,林林总总,非弄得你一个头两个大!
不过老灯有个朋友,材料写出精了,文笔一般,但领导都喜欢,我也挺奇怪。
又一次喝多了,我问起这个事情,这厮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个本扔给我,我打开一看,艾玛,上面密密麻麻都是记载着领导日常说话,或者开会讲话的重点要点。
原来诀窍就在这里,领导让他写报告和材料的时候,他就翻开记事本查对,看看领导最近有什么新动向,新议题,然后他在揣摩一番领导思路,写出来当然对领导胃口。
反正这也是老灯一点感受,不一定对,你们看看就好。
柳曼妮明着把材料工作都给我,表面看是领导的信任,可实际上工作强度大,挑毛病也容易。
如果张我在苛责和压力中受不了的话,提出要离开办公室,这样顺理成章光明正大将我踢出去,别人也不会有闲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