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皇兄何故造反? > 尾声:东宫之争(十八)

尾声:东宫之争(十八)

南宫之事后,朝堂上下围绕着储位暗流涌动,对于前太子的攻讦也逐渐变多起来,而这一切汇聚的第一个爆发点,就是徐有贞的背叛。</p>

因着这桩事情,俞士悦足足在宫外站了一个时辰,才最终得到召见,也正是在这次事件当中,于谦彻底亮明了他不愿参与东宫之争的态度,进而导致在此事之后,他们二人的关系开始真正疏远起来。</p>

事实上,当初俞士悦和于谦分道扬镳,并不是因为于谦不肯扶保太子,朝政之事,各执己见很正常,以往的时候,在诸多朝廷大政上,俞士悦和于谦也有意见分歧,难以说服对方的时候,但是,他们二人都清楚,对方是秉持公心,为江山社稷着想,所以,分歧和争执,并不会影响他们的私交。</p>

之所以那一次会让他们彻底疏远,归根结底是因为于谦不站队的态度,东宫之事,始终是要有一个结果的,以于谦的身份,他不下场,固然可以稳坐钓鱼台,但是,也会导致东宫之争持续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而无论他是支持还是反对,都至少可以让此事迅速有一个结果出来,储位之争闹了这么多年,虽然说一直被天子压着,可对于朝廷来说,影响毕竟还是有的。</p>

所以真正让二人疏远的原因,是俞士悦觉得,于谦不肯掺和此事,是在明哲保身,是为了远离漩涡,而罔顾社稷利益,这一点让他十分失望,所以才会和于谦渐行渐远。</p>

但是,事情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当初的事情,显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p>

闷热的夏季,窗外蝉声阵阵,一丝微弱的风从窗户吹进来,惹得烛火晃动,照出淡淡的人影,于谦沉默着,似乎是在考虑从哪开始说起,片刻之后,他抬起头,道。</p>

“仕朝兄,你有没有想过,陛下说,要安排好两脉皇子,此言何意?”</p>

俞士悦皱了皱眉,没想到于谦又绕了回来,沉思片刻,他摇了摇头,道。</p>

“大抵,陛下是想说,未来不论是哪位皇子登基,都要保护好另一脉皇子的意思吧……”</p>

这话其实相当于没说,但是,于谦却点了点头,道。</p>

“正是如此,刚刚我便说了,当初陛下的这句话,我一直不能领悟其中之意,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要废太子,废便是了,镇庶人谋逆,沂王殿下身为其子,必受牵连,以此为由废黜太子,并非难事。”</p>

“即便是陛下顾念和沂王殿下的多年情义,只要择一富庶之地,令其就藩便是,即便未来新君登基,沂王殿下远在藩地,也不会对皇位有任何威胁,何来的安排好两脉皇子?”</p>

俞士悦眉头紧皱,轻轻点了点头。</p>

这也是他,不,不仅是他,应该说是朝中众臣一直以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p>

不过……</p>

“廷益你既然如此说,想必心中已有答案?”</p>

这一次,于谦有些迟疑,但是片刻之后,他还是点了点头,道。</p>

“此事,我也是和大宗伯闲谈之时,才偶然得知……”</p>

“大宗伯?”</p>

俞士悦有些意外,这事和胡濙有什么关系。</p>

不过,这次没等他问,于谦便给出了答案,道。</p>

“当时临近年节,诸藩王进京朝见,我去礼部取新的冠服,和大宗伯闲谈,他偶然说起,自从海贸开后,宗人府之事日重,陛下曾私下里问起过他,说有意择数藩王长留京中,遥领藩地,后来,被大宗伯给否了,此后,陛下便未在提起。”</p>

“遥领藩地……”</p>

俞士悦亦是朝中老臣,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脑中刹那间闪过了许多念头,身子慢慢的坐直,道。</p>

“难道说,陛下是想……让诸皇子留京?”</p>

遥领藩地并不算是什么稀罕事,唐,宋都是这么干的,虽有分封,但是宗室皆居于京师附近,只按时领取俸禄,并不亲自掌理藩务,这和大明一贯的制度并不相同,现如今,京中的岷王和襄王,算是常居京中,但是,却不能算是遥领藩地,这二者之间有本质的差别。</p>

所谓遥领藩地,事实上是一种制度,也即藩王只在名义上封于某处,但是实际上,封地内的所有事务都和藩王无关,仍然全权由地方官管理,说白了,遥领藩地下的封地,就是个好听的名头,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而岷王和襄王虽然久居京中,可他们的藩地却是实封。</p>

这种情况之下,无论是选哪个藩王进京,他们肯定都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藩地的,除非是现下尚且未有封地的诸皇子……既然他们还没有封地,那么,实封还是遥领,便俱是恩赐,自然就是皇帝说了算。</p>

所以,用到遥领藩地一词,所指的必定是尚未指明封地的诸皇子。</p>

想明白了这些,俞士悦心中隐隐明白了,所谓保全两脉皇子的话中,天子到底在担心什么了……</p>

于谦轻轻点了点头,道。</p>

“我当时也是这么觉得的,此前陛下便曾提过,太祖皇帝定分封之制,虽为藩屏社稷,但皇族繁衍,诸王数量越来越多,朝廷财用已渐渐不堪重负,诸藩王在封地当中胡作非为,罔顾法度,大肆侵田,使地方税赋日重,已成顽疾。”</p>

“从当初设置宗学,再到官田改划皇庄,以皇庄岁出供藩王岁禄,皆可见陛下为解决此事而做出的努力,但是,这些措施虽然有用,可终究非治本之策。”</p>

俞士悦有些默然。</p>

他当然知道这一点,藩王之弊,对于朝廷来说,远远不止财政压力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作为皇室宗亲,藩王享有极大的豁免权,虽然不能插手地方的财政,但是,却会在地方大肆兼并土地,进而将这些土地原本应该呈交的赋税,转移到其他的百姓身上。</p>

再加上朝廷本就赐予各藩王的大量田地,长此以往,藩王越多,对于朝廷来说,压力就越大,所以,想要根治这个隐患,就只有……</p>

“将赐田改建为皇庄,交由矿税使主管,由宗人府派遣官员监督,地方官员配合,藩王遥领其封,长留京中,陛下的这个想法……当真是让人赞叹啊!”</p>

对于俞士悦这样混迹官场多年的人来说,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的最大原因,就是信息的不足。</p>

如今获取到了关键的信息,他自然很快就将一切串联了起来,怪不得皇帝在各个藩地都大力推行皇庄,又将矿税监改设到宗人府当中,原来是在为此做铺垫。</p>

现在的皇庄制度,是由矿税使,王府官,地方官员三者制衡的局面,这是适应于现有的藩王制度而言的,那么,矿税监改设到宗人府之后,便可配合藩王遥领封地而进一步演变,形成矿税使,宗人府,地方官员的局面。</p>

要知道,在现在的皇庄制度当中,王府官只负责监督,虽然名义上参与,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权力,即便是监督权,行使起来也并不容易,矿税使负责具体的经营,相对而言好一些,但是,他们两个加起来,也难以抵挡地方官员在皇庄中的主导地位。</p>

说穿了,不管前面做了多少努力,最终收获的粮食如何分配,权力握在地方官员手中,这就导致皇庄虽然是藩王的皇庄,可实际上他们处于弱势的地位,事实上,这些年已经有不少藩王对此提出不满了,但是,朝廷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于藩王,朝堂上下防范之心还是很重的,并不愿意真正放权给他们。</p>

但是,如果说由宗人府来代替王府官,那么就大不一样了,宗人府在京城,一则可以迅速沟通御前,二则也不会因为权力过大而影响到皇权,假设藩王此后都遥领藩地,然后,将他们的王府官都挂在宗人府名下,然后以宗人府的名义到地方监督皇庄,话语权必将大大加强。</p>

如此一来,既能通过皇庄保证藩王的岁禄照常发放,又不会给朝廷额外增加负担,最重要的是,能够解决藩王在地方胡作非为,大肆侵田带来的压力,只是……</p>

“可如此一来,东宫……”</p>

俞士悦重重的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复杂。</p>

不错,东宫!</p>

诸皇子久留京师,固然可以解决藩王之弊,可是,皇子留京而不就藩,势必会引发夺嫡之争。</p>

尤其是在如今的状况下,京中有两脉皇子,情况必然就会变得更加复杂。</p>

看到俞士悦这般神色,于谦便知道,对方已然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于是,同样叹了口气,他开口道。</p>

“不错,如若陛下不打算更动藩制,那么,前太子废便废了,早早就藩,陛下再告诫新君,便可保沂王殿下安稳,可是,陛下既然有此打算,想革除藩王之弊,令诸皇子自此留京,那么,东宫之事,便变得棘手无比。”</p>

推荐阅读: 中国第一特卫 花都超级兵王 禽兽不如的穿越女 闪婚有毒:顾少撩妻无度 谁许情深共此生 明星小妻:邪魅冷少难自控 [综]母上大人是神 都市之无上霸主 权爷撩宠侯门毒妻 火影之大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