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当张伟真的挥舞起这通常在评书里才会见到的铁锤认真的开始按照要求敲打起那超过一分有余厚度的铁板的时候。这位打铁匠人不由的有些惊讶起来。虽然听说过不少的传闻,可是还是没有想到竟然有人可以挥舞的动这种规格的铁锤了。
张伟曾经感觉打铁需要技巧而不是力量越大越好的。但是也曾经想起过十四世纪的欧洲出现过的吨级别的水力锻锤。如果打铁真的是不能用太的力量,何苦要发明出吨级别的水力锻锤呢?
在张伟的感觉,这一分有余的铁板似乎根本不像是铁板,而是柔软脆弱了几个级别的金银器。再加自己手的铁锤所拥有的受力面积不同。仅仅不过大概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也是千余次左右的敲打,整个铁板的质地似乎变得不同起来。
看着那位匠人师傅的神色,张伟只是询问道:要做到更好,还有再改善的地步吗?
“这。。。这当然。没有百炼的铁较脆,即便是看起来合格的铁也是如此。再这样反复锻打两遍,应该差不多了,如果再多,那有些过犹不及了,因为强度最好的钢其实既不是去杂质太过头的软钢,也不是火候不到的冷锻加工着。如果是为了对抗利器的攻击,做为铠甲的原则,那么加工之后还要经历一次淬火来硬化表面。不过我听说这件器具的用途不是放箭,而是防弹来测试或者承受长期的膨胀压力,那么不需要再有这道工序了。板材加工后,剩下的事情是弯板成型,这个还是需要特定的模具的,只不过不是铸造了。。。”
让这位师傅想不到的是,不仅仅原本计算至少要自己的一名高徒配合自己花费至少大半年的时间轮班工作才能加工出的复合要求的“精钢炉”在这位一手,准确度和技艺力非寻常,力量又百倍于常人的圣主配合之下,仅仅忙碌了大半日左右的时间,锅炉一般模样的炉具已经初步加工成型。一些看起来似乎难登天形状的物体还有十分苛刻的检查要求和工艺要求,在张伟的手似乎也很轻松的完成了。
张伟也没有想到竟然可以在五个时辰之内按照图纸的要求加工出一台蒸汽机的主要锅炉部件。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那些19世纪初水准通常工作压力不超过三到七个大气压的蒸汽机锅炉,肯定同自己亲自打造的这件性能有很大不同的。张伟也曾经听说过19世纪初曾经在实验室里有过五六十个大气压承受力的锅炉,可以做到类似19世纪末的程度。这种“实验室装备”现在看起来,自己今后的几年时间里抽出至少四分之一的工作时间用于干这个,可以让夏地位面的最初几百台蒸汽机的动力水准升一个大台阶了。
/43/4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