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盛世风波 > 第二章(下)

第二章(下)

其实李林甫就在书房内,他虽然已经做了九年宰相,而且独揽朝政六年,但仍然很注意名声,不敢公开收取贿赂。

本来当时科考都很流行老师推荐,各地的举子到京城投靠一位高官作为自己的引荐人,如果有影响的朝官为他们引荐,入选进士的机会就大多了。树大招风,对于李林甫这样权倾朝野的首席宰相,有他的举荐,就等于成功了九成,所以许多贡生就找门路想方设法得到他的举荐。这些人不顾一切的向当地的太守和京城里的官员攀上关系,让他们推荐,请求李林甫作为举荐人。

而李林甫才学不高,分不出文章诗歌的好坏,假装清高,对投靠的门生不屑一顾。让这些满怀希望的举子苦等,他却在庭院之中,与小妾调笑。

李林甫身材高大,十分匀称,算得上是一位俊男子。头戴远游冠⑤,身穿紫色官服,五官端正,目光深邃,发须花白,脸上常挂笑容。虽然年过六旬,仍然沉溺于歌妓,姬侍盈房。不上朝便于姬妾一起调笑。

他对州郡官员的举荐,不放在眼里。其实他是有举荐的,举荐的人不是高官子弟,就是皇上面前红人的子嗣。他用人从来不看文章,只对主考官说明,谁是必须入选的人选,谁是照顾录取的人选。

李岫来到李林甫的身边,他是李林甫的长子,是宰相府的重量级人物。他一出现,那些姬妾都识趣的离开。他走到李林甫的身边说道:“父亲,外面的举子等了一上午了,你应该接见一下。”

李林甫说道:“让他们等等。为父在官场上滚打了三十年,文才不高,但很能办事,由一名低级官员,一步一步的爬升到宰相的位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李岫说道:“我知道,父亲开始在宫廷中只是一个千牛直长⑥。”李林甫看了李岫一眼说道:“你知道为父怎样升到现在的位置吗?靠的是为人机敏,善于察颜观色和巴结上司,有人缘才能升官。你也老大不小了,要多学习,不能满足现状。如果能够接过我的位置,是最好的了。”

李岫说道:“我也很想接父亲有班,就请父亲讲讲其中的决窍。”李林甫说道:“好吧,我就跟你讲讲一步步走过来的经历。开元初,我就升为太子中允⑦。不久我低三下四的去找舅姑夫的叔叔侍中⑧乾曜,他帮我升至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迁为御史中丞⑨,后又升为吏部侍郎⑩。我的升迁,与他的引荐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我不断进取得来的。可以说我的每一步,都是经过艰难的拼搏,击败多个对手取得的。”

他轻笑一声,乐滋滋的说道:“当上了吏部侍郎,是我新的起点,应该说这个时候,我已经正式步入到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但再要上升,就很难了。幸亏我在宫中做千牛直长的时间很长,对内宫十分熟悉,知道皇上宠信武惠妃。就通过宦官与武惠妃搭上了关系,使出全身的解数,得到她的重视。我发现武惠妃非常注意朝廷的大事,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十分看重,便对武惠妃说,只要她在皇上面前为我讲话,我得到重用之后,愿意拥护寿王立为太子。这一下击中了惠妃娘娘的要害,她立时感动得要流眼泪了。从此我们二人结成联盟,惠妃娘娘在皇上面前经常为我说话,我则在皇上面前歌颂寿王。在惠妃娘娘身上下的本钱,很快就有了回报。我被擢为黄门侍郎,虽然同是四品,但地位不一样。开元二十二年五月⑾,被升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⑿。正式升为丞相。当时的首席宰相张九龄为官清正,事事按照条律办理,用人上注重品德和才能,不讲出身和关系,对皇上的一些过分的享乐行为进行劝阻,开始皇上还能听得进耳朵,但时间长了以后,觉得作为皇帝,还要受到宰相的节制,不很满意。我察看到皇帝的心思,便在皇上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使得皇上对张九龄越来越不顺眼,总想把他撤了。但张九龄为官清正,事事都讲原则,处理事务条理分明,事实清楚,皇上一时找不到撤换他的理由。开元二十五年,因为张九龄曾经举荐的人周子谅触犯了皇上,皇上立即将周子谅处死。我就利用这个事件,在皇上面前攻击张九龄,皇上平时对张九龄已经不顺眼,就以此为借口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为父被提升为首席宰相。已经六年了,超过了皇上亲政以来,所有首席宰相的任职年限,现在应该谨慎。对你的举荐也要缓一缓,但是你自己应该争取,如果能博得其他朝廷重臣的推荐是最好的。”

推荐阅读: 宋记 神医小兽妃 系统商人 韩娱之透视未来 口袋二次元女主go 宠婚缠绵:陆少,消停点! 盛情难却:老婆爱吧 呆萌娇妻带球逃 重生国民校草:夜少,强势宠! 冷王的腹黑医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