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大明神探1546 > 第165章 一心会奉旨扩招(二更)

第165章 一心会奉旨扩招(二更)

实际上,这些经学的才子,不见得在仕途上有绝顶的成就。因为性情高傲,不愿同流合污,向上官卑躬屈膝,很容易得罪当权者。

比如赵时春,怼了权臣怼皇帝,结果一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罢官停职状态。

另外几位大才子,除了唐顺之外,其他人也不见得多好过,瞧瞧他们普遍得罪大礼议新贵就能看出。

但这点对于一心会来说,不是缺陷,况且海玥的要求也很高。

才华品性自不必说,还有政局的考量。

第一条依旧是先前提过的,跟当权的张璁桂萼,关系不能近。

第二条则是新加的,跟即将当权的严嵩关系不能太近。

是的,哪怕陆炳不提醒,海玥通过种种事件,也能看出,严嵩即将上位了。

得入内阁!

到时候一位比历史上早了十几年的严阁老,就将诞生!

他取代的是夏言的位置,但又不是夏言的替代品。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因为夏言的存在,完全是为了制衡张璁,不让对方专权,而严嵩此前的所作所为,或许还让嘉靖寄予了新的希望,比如延续新政的推行。

事实上,相较于历史的桂萼,今年元月就已经病退罢职,如今已近四月,桂萼还在内阁次辅的位置上撑着。

但这个改变,算不上多大。

桂萼早几个月晚几个月病退,都不能改变新政的结局。

该失败,还是会失败。

因为这是大明朝到了中期,各个阶层出现的系统性问题。

有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一群愿意改革的臣子,只是最基础的条件,达成条件后,短短几年时间,也不可能清除积弊。

张居正改革为什么卓有成效?

一个关键,是靠着有嘉靖朝前期的新政铺垫,比如说让各地百姓心里有了一条鞭法的这个概念,后面才能推行到位,考成法同样是在整顿吏治的基础上,达到更深层次的功效。

更重要的是,张居正撑了整整十年,以摄政的权势力压一切不服,才算是见到了成效。

改革其实不在于有多么推陈出新,唯有四个字,持之以恒。

张居正力排万难地做到了,哪怕有着不足,也是伟大的改革家,而今张璁桂萼倒不是没有那份决心,但一来嘉靖敏感多疑,不愿意放太多的权下去,二者他们年岁已高,身体快要撑不住了。

一批朝臣终究不够,新政必须要有人延续。

海玥不能确定,嘉靖是不是早作安排,但等到严嵩上位后,必然面临这个问题,得接过新政的担子。

因为现在的嘉靖还希望国家变好,身为阁老,想要稳定地位,就得为天子排忧解难。

而一旦严嵩接过这份担子,到时候又是一位实权阁老,一心会又有其子严世蕃,更需要避嫌。

不然的话,一心会到底是对天子一心?还是对严嵩一心?

有了这份清晰的思路,对于扩招的人员安排,海玥了然于胸,除了上面的四位才子,又挑了几个人,包括之前在刑部遇到的头铁主事郭宗皋,瞧不起赵文华的那位。

“君子有德,小人无德,严兄何必如此咄咄逼人,这般失态失德呢?”

“你就是个小人!我父赏识你,你却要用百花酿害我,还跟老子谈什么君子小人?”

他还在选着呢,外面却传来了争吵,你一言我一语,争锋相对的声音不断接近。

海玥一听就知道是谁:“东楼,元质,进来吧!”

争吵瞬间停歇,严世蕃和赵文华快步入内。

前者面孔微微涨红,显得忿忿不平,后者则听到海玥称呼其表字,兴奋得面孔也微微涨红,躬身行礼:“会首!”

海玥头也不抬:“你知道自己能留下了?”

赵文华狂喜:“都是会首赏识,文华定为一心会肝脑涂地!”

海玥纠正:“是大明栽培,陛下宽恕,最终还是要看你的个人表现!”

“是!是!”

赵文华再度作揖,又瞄了一眼面色铁青的严世蕃,故意道:“小弟方才失言,还望东楼兄大人大量,不与小弟计较!”

严世蕃面色数变,最终竟也露出笑容来:“好说好说!同处一会,如同行一舟,还是要齐心协力啊!”

两人磨了磨牙,相视而笑:“哈哈!哈哈哈哈!”

(本章完)

推荐阅读: 重生2010,国士无双 华娱之学院派大导演 慢着,请别叫我昭烈帝 我的半岛2007 重生2014:我,刑侦之王 我还真是幻觉? 全民大航海,我开局一条幽灵船 玄幻:长生神子,何须妹骨证道! 篮球之黄金时代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