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森也是有点发愁。
他也希望福特汽车有一款这样的车型啊。
「要不我们加大一下筹码,找宝马汽车集团商量一下引入他们的新车型的事情?」
通用汽车可以做的事情,福特汽车自然也是可以做的。
这个话题也不是第一次讨论。
福特汽车这边甚至都曾经行动过。
只是以前没有见识过充分的杀伤力,给的筹码自然也就不够。
「估计很难,通用汽车不会傻到让其他车型抢了这个合作。」
「并且宝马汽车集团也不会轻易的放弃跟通用汽车的合作,到时候搞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比尔福特对于跟宝马汽车集团的合作倒是看的比较清楚。
但是也知道自己插手的机会不是很多。
「那我们总得做点什麽,打破通用汽车影响力持续上升的局面。」
彼得森用颇为肯定的语气说道。
「通用汽车这段时间那麽的风光,无非就是别克G系列车型的销量表现很好,碰撞性能远超同行。」
「其实我们只要对外宣传出去,让大家知道别克G系列车型其实是一款在华夏生产的产品。」
「只不过进入到美利坚之后换了一个车标而已,跟通用汽车本身没有什麽关系。」
「而别克G系列越野车的碰撞性能很好,那是因为大量使用了热冲压成型零件。」
「这种技术,宝马汽车的产品可以使用,通用汽车今后的产品大概率也是会扩大使用。」
「我们福特汽车的新车型,自然也可以使用。」
别人怕通用汽车,比尔福特可不怕。
他准备想办法把通用汽车的名声给压一压,同时也提升一下福特汽车新产品的竞争力。
「这倒也是,明明就是宝马汽车集团的努力结果,通用汽车那边却像是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技术突破一样。」
「你等会就安排人跟媒体那边打招呼,让人把这方面的话题给炒作起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正式的考虑在新车型上大量的使用热冲压成型零件。」
「未来三年,我们至少要有三款车型大规模的搭载热冲压成型零件。」
彼得森这麽说,意味着福特汽车内部也是开始着急了。
不过这对江辉来说,其实是好事。
搞出这麽大的动静,如果通用汽车都还不愿意使用热冲压成型技术,那就太失败了。
到时候想要从其他车企那边取得突破,肯定也会难很多。
「奥斯丁那边对我们的热冲压成型零件技术也是非常的感兴趣。」
「如果销售和研发都准备导入这个技术的话,那麽说明这个技术一定是通用汽车最需要的。」
「不过其他几家车企也在跟我们接触。」
「由于零件工艺的特殊性,热冲压成型工艺的生产效率比传统的冷冲压成型要低一大截。」
「所以如果订单突然增加的话,很容易出现产能不足的情况。」
「你们可能得尽快行动才行哦。」
哪怕通用汽车导入热冲压成型技术的事情基本上板上钉钉了,江辉也准备再推一把。
双方正式的签署一些协议,把这个事情定下来。
「我等会就跟采购中心和研发中心沟通,大家把这个事情正式的确定下来。」
「然后让采购中心那边去探讨后续的供应方案。」
爱德华没有再犹豫,直接把自己的安排给说了出来。
……
「厂长,我们的热冲压成型零件,现在不仅跟通用汽车这边的采购进行了对接。」
「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那边也都积极的跟我们在沟通。」
柳玉树心情颇为激动的给江辉汇报了一个重要消息。
之前南山科技虽然很努力的去推广热冲压成型技术,但是并没有取得非常大的进展。
各路车企都已经习惯了使用冷冲压工艺来生产车身冲压件。
哪怕是进行一些新尝试,更多的都是考虑铝型材和铝压铸等方面的内容。
现在突然冒出来一种热冲压成型工艺,哪怕是在市场上已经引起了比较大的响动,想要他们立马拍板,也是有点困难的。
更多的时候,各路车企都只是安排人员去调查了解热冲压成型工艺的情况,然后在内部进行各种汇报。
每个环节的调查汇报都需要耽误一些时间,最终做决策的时候,可能都已经过了一年半载。
「下一次你再跟那些主机厂交流的时候,要适当的表示一下我们的产线投资速度是有限的。」
「在未来三年内,没有办法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所以谁优先跟我们确定订单,我们就优先满足谁的需求。」
江辉觉得时机已经差不多成熟了。
酝酿了大半个月,要是还搞不定热冲压成型零件的订单,那就太失败了。
「我明白,福特汽车那边新一代的林肯越野车已经在考虑参考路虎G系列车型,全车搭载二十多个热冲压成型零件。」
「不过福特汽车那边应该只是会从林肯品牌上面的车型先使用。」
「这款越野车本来明年就要量产,现在急急忙忙的改变车身冲压工艺,他们自己也有一些顾虑。」
柳玉树今天那麽高兴的跟江辉汇报进度,显然不单纯是其他主机厂在主动跟他接触。
而是有些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眉目了。
「通用汽车的凯迪拉克轿车和越野车项目,预计都会使用热冲压成型工艺。」
「大众汽车那边,我们也想办法接触一下。」
「还有梅赛德斯和BMW这些豪华汽车生产商,它们的价格承受能力比较高。」
「我们今年争取都从这些车企那边拿到至少一个意向订单。」
「这对于奠定南山科技在热冲压成型行业的领军地位,意义很不一样。」
先占山头,然后在慢慢的扩大市场规模。
这就是江辉现在的考虑。
短时间内立马让所有的主机厂在全车系上大量使用热冲压成型工艺是比较困难的。
特别是经济型轿车,很难承受这种成本上涨。
但是先找几款车开个头,然后再不断的蔓延开来,这就问题不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