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1987我的年代 > 第452章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求订阅!)

第452章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求订阅!)

足足花了2个小时,才把所有文件和报纸看完,李恒放下报纸,接过肖涵递来的汽水大喝一口,问杨应文:“你是想办正规英语补习班?”

杨应文说:“对,这半年我跑遍了京城大街小巷,做过详细调研。京城这块地,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没有相关的专业服务。

大多都是我这样单打独斗的草班台子游击队,没有任何正规军。如果这时候我们成立京城第一家补习班,那绝对能在短时间内打响名号,赚一波快钱。”

李恒不动声色问:“如果只是办补习班,你喊我来干嘛,你自己也可以搞啊?”

杨应文以为他不满,连忙解释道:“我本钱不够。而且我到底是一个女人,想要有个人帮我撑腰,思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你有钱,你有名气,万一将来我出了点事,你还可以利用你的大作家身份救救我。

最关键的是,咱们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我信任你。”

这是她真心实意的话。

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山角落来的女人,在这大城市需要人撑腰,这样才有胆气、有自信,压力大的时候有地方诉说。

而数遍周边的同龄人,她谁都不服,就佩服李恒。

或者说,杨应文暗暗有些崇拜他。

当然,这崇拜之意她是不会说出来的,免得某人嘚瑟,经常用来打击她。

大家都认识这么多年了,谁还不了解谁啊,李恒也是一个给一丝阳光就灿烂的主,夸不得!不能夸!

李恒道:“老实讲,如果只是开一个英语补习班,我是没兴趣弄的,我都把李然叫来了。这样吧,咱们玩票大的,要办就办英语补习学校。”

杨应文错愕:“补习学校?”

李恒点点头:“刚才你给我的报纸和文件都看完了,自从半年前你给我写信想弄这个后,我平素也有关注这一块。

市场绝对没有问题,就像你说的,自从允许公费出国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和外国接触的机会增多,整个社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对英语出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渴望。”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社会大环境导致的,上行下效,媒体天天在推波助澜,不然不会这么疯狂。

说到底,对学英语的渴望,骨子里主要还是对金钱的渴望,对国外现代化生活的向往。

尤其是随着四六级的普及,92南巡后外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只会越来越大。

有市场,没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人发现这一块香饽饽。如后世俞敏洪就吃到了这一时代的大红利,两年后在京城创办了补习班业务,用四处贴小广告的方式打开了市场。

李恒前生就是和老抹布在羊城弄这一块市场的,几十年下来,对业务对管理那可谓是相当熟悉,简直是门清。

他现在有前生成功的经验,又坐在时代大红利的座椅上,银行存折里还有上百万的资金。

要是不干回老本行,不亏死了么?

他现在野心很大,作为第一个有机会吃螃蟹的人,他想把这个培训学校做到后世新东方的规模,甚至更大。要把属于老俞的气运抢过来。

叨逼叨逼说了一通,李恒最后拿过一份报纸指着一则新闻讲:“你看,国家都鼓励做教育,鼓励民间办学,有很大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目前其他行业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巨大优势,咱们要充分利用起来。”

他要办补习学校的事情,李然听得跃跃欲试,在旁边摩拳擦掌想跟着他大肆干一番事业。

反倒是杨应文显得犹豫。

李恒问:“怎么?你怕了?”

杨应文说:“不是怕,我怕步子迈得太大,没经验。”

呵,谁说没经验的?当即,李恒没再藏着掖着,把前生的培训机构架构详细描述了一遍,期间还把新东方的底裤都扒光了,一五一十分析、讲给她们听。

又耐心讲了半个小时有多,李恒讲得口干舌燥,最后把手中的汽水一口喝完。

杨应文睁大眼睛,不可思议地问:“你怎么懂这么多?”

李恒答非所问:“我是谁?老子是大作家啊,你现在有信心了没?”

杨应文沉思良久,把他刚才讲的内容细细消化一遍,尔后重重点头,“我又不是蠢猪,真觉得你的方案可行。”

李然没意见,老抹布没意见,三人达成了协议。

接下来商量一番,初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李恒出资,当大老板。

李然当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整个补习学校,

杨应文则撑起教学这块,这是重中之重。

李恒道:“我们现在要找一个学校挂靠,给这学校孝敬点钱,这样社会上的人才能信任我们,会觉得我们是正规的。”

李然问:“找哪所学校?”

李恒分析:“名气不能太大,太大了,人家根本不鸟我们。名气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在社会上没公信力,没影响力。”

杨应文说:“回头我把这片区域的学校都列出来,到时候一一筛选。”

李恒点头,然后说:“教学这块,老抹布你认识老外多,看能不能拉几个老外过来做兼职,要是咱们的补习学校有几张洋面孔,嚯!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招生就不成问题了。”

杨应文赞同,用笔记本把这点子记上。

他接着说:“除了洋人外,附近各大学校的英语老师才是我们要拉拢的主要对象,你们挨个学校走,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让他们出来兼职赚取外快。”

肖涵在旁边问:“人家是大学老师,会同意吗?”

李恒对此非常有把握:“媳妇,那话怎么说来着,有钱能使鬼推磨。别看大学老师风光无限,可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并不是每个大学老师的日子都过得如意。

放心,只要咱们给出的报酬足够诱人,有些老师可能清高不屑为之,但总有一些老师会动心的。”

李然在社会上摸爬打滚这么多年,其母亲赵菁还是西大的教授,对老师这个群体有着深刻的认知,很是认可这话:

“确实,大学很多老师都来自贫困乡下,每月的工资不仅要家用,还要寄一部分回去帮衬老家,根本不够开支,日子过的十分拮据。我想,咱们用金钱开路,应该不难。”

杨应文跟着附和:“涵涵没接触过课外补习这一块,不太懂。我却体会颇深,其实也有个别大学英语老师跟我一样,私下在外面带学生赚外快。”

李恒眼睛一亮,吩咐道:“把这些老师拉过来,咱们统一收编。”

“好。”杨应文又把这些点子记下来。

接下来几人就怎么拉大学老师?怎么授课?教学内容?怎么招生?都做了详细规划。

最后,李然问:“补习学校叫什么名字?我好去注册。”

李恒脱口而出:“新未来。”

李然品味一番这名字,问:“有什么特殊含义没?”

李恒张嘴就来:“就是字面意思,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Ps:求月票啊!求订阅!

先更后改。

今天已更11100字。

(本章完)

推荐阅读: 我的极品小姨 人间冰器 撞钟百年,我成了宗门老祖 初生的东曦,击碎黑暗 重启家园 至尊兵王 末世之深渊召唤师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我今来见白玉京 修仙:我在现代留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