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渊便将卷轴拍在案上,道: “见了圣旨,为何还不肯跪?”
陆惟道此时才看清卷轴式样,当下急火攻心,叫道: “这哪是圣旨?”
“这就是圣旨。”
“你胡说!这根本不是圣旨!”
卫渊便环视左右: “各位大人,这是不是圣旨?”
众官纷纷道: “这确实是大王圣旨。”
卫渊哈哈一笑,收了卷轴,道: “很好!有诸位在,本官就放心了。好了,本官也该进京了。来人,将陆大人格去官身,先放了吧,等本官进京面圣后,再来治他的罪!”
随后卫渊出了郡守府,在一众如狼似虎的将军簇拥下,离城北上。众官恍如做了一场恶梦,不少人回家后都是大病一场。
是夜,陆惟道自投粪池,溺亡。
满城讨论的都是象牙牙签和投粪溺亡,没人在意陆大人曾经的英勇事迹。
此后卫渊进京行程一路顺利,再无阻碍。
大军迤北行,把七郡吃得寸草不生,终于到了郢都城下。此时数十万大军,人人都胖了几斤。
太子一夜未眠。
天色才刚刚透亮,而府中议事堂中灯火通明,众官都面有倦意,已经讨论了整整一夜。此次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该当如何对待卫渊的数十万大军。
一名文臣正慷慨激昂地道: “城中尚有禁军十万,能战之士则有数十万。臣愿领数万之军,登城守卫,御敌于城门之外……”
“闭嘴!”太子突然一声大吼,众官皆惊。
太子脸色铁青,厉声道: “此刻大军都在北方,王都空虚,就是本王亲自上阵也不敢说一定能守得住。本王的大军,是给你沽名钓誉、拿身后名用的?!空谈误国,给我滚出去!”
那文臣面如土色,不敢多说,低头出屋去了。
太子一向城府深沉,罕有如此动怒的时候。此刻显然已经有些乱了方寸。
此时左相轻咳一声,道: “卫渊意图不明,我们不妨听听钦天监王监正如何说。”
坐在众臣后排的一位老者起身,道: “前日天机突然混乱,但国运并未走衰,以此观
之,卫渊此来,非是造反。此乃我一家之言,陛下自断。”
太子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左相便道: “既然卫渊没有反意,那便好说,跋扈一些也是难免之事。以老臣之见,他既然想要面圣,那就让他面圣好了。”
太子沉默许久,直到远方晨钟响起,方缓缓点头。
郢都城下,迎接卫渊的还是九门提督吕中植。过往吕中植高高在上,今次却是和卫渊并肩而立,看着眼前黑压压的大军,眼中闪过不易觉察的惊色。
他神色如常,道: “卫大人万里上京,何必带这么多人呢?劳民伤财啊!”
卫渊叹道: “连年战乱,世道不平。地方上不少人都起了反心,我这人比较怕死,就多带了点人。说起来,我差点在雍水郡遇伏身死,想起来都还是后怕。可我又不能拿那陆惟道怎么样,最后还是只能将他放了。”
吕中植只能道: “此事我也听说了,其中想必是有什么误会,不过陆惟道已死,此事倒也不急,慢慢查就好了。”
卫渊诧异道: “陆惟道死了?”
吕中植心底暗骂,嘴上却道: “他畏罪自杀,罪有应得。人死罪消,且不说他。此次卫大人这些大军要怎么驻扎呢?”
卫渊道: “我这次就带了两万人,翁城里挤一挤就能住得下。其余一两万都是民夫,贴着城墙扎营就行,避风雪。”
吕中植心底又是大骂,这黑压压的一大片,一两万?一二十万还差不多!他吕中植堂堂法相后期,眼又不瞎。
但他脸上还得微笑,问: “翁城狭小,两万人有点拥挤。”
卫渊笑道: “无妨,他们在城内驻扎,我就能藏军气于身。哪个法相后期想要刺杀我,我拿军气一镇,他也就跟头猪差不多。”
法相后期的吕中植跟着干笑了几声。
随后一切就如卫渊所愿,大军驻扎之后,卫渊就带着几百人的亲兵入住城中驿馆,准备第二日一早进宫面圣。
城外金刚禅院中,青瞳徐徐张开双眼,瞳色青幽,深不见底,轻声道: “……天机已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