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原这些年时不时会打听京中的消息,在听到衡玉那句“已经许久没喝过酒”时,他敏锐察觉到这句话中的淡淡怅惘。
才过去这么几年时间,当初他坐在那里笑看衡玉三人打闹,与他们三人共饮,今日就只剩下他这个老头子和衡玉两个人坐在这里对酌。
世事变化还真是……无常啊。
“要与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尚原把两人的酒杯都满上。
衡玉唇角微微弯起,声音里的最后一抹怅惘消散无踪。她平静道:“好像没什么好说的,我们三人就是很自然而然地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
“……没什么好说的那就来喝酒吧,今夜你我二人来喝个痛快。”尚原揭过这个话题,招呼衡玉来喝酒。
两人酒量都很好,下人端来的几坛酒慢慢都见了底。
喝到夜色渐深,空气中增添了几分凉意,衡玉起身告辞离开。
尚原起身,负手而立,目送着衡玉被婢女搀扶着回去。直到衡玉和婢女的身影都消失在他的视线里,尚原缓缓抬起头,看着高挂天上的那轮皎皎明月。
“千古以来,你一直高挂在那里,没有变过。”
“但是人啊,变得可真快。”
接下来半个月衡玉都待在尚府,偶尔兴致起来,她会趁着太阳还没开始晒,和尚原一起爬到龙眠山山腰,取山水泡茶;还会趁着天色不晒时,戴一顶斗笠,背着箩筐前往茶田,采摘回去自己炮制茶叶;尚原的两个学生过来时,她也会给他们上了几堂课,教他们官场往来之道。
总之,衡玉干了一切附庸风雅之事,和尚原聊了很多话题。只是在聊天时,也许是有意也许是无意,两个人从来没有聊过朝堂如今越来越扑朔迷路的局势。
眨眼间,衡玉已经在尚府叨扰了足足半个月。
八月二日,天气难得阴凉,是个适合远行的好日子。
衡玉穿着一身宽松薄凉的长袍,站在马车边与尚原告别。
其他下人都在收拾着行李,很有眼色地离两人远远的,没有上前打扰他们。
尚原将一个不大的食盒递给衡玉:“你喜欢我府上厨师做的栗子藕糕,我就命他做了些,你拿在路上吃。”他笑了下,不知道又从哪变出一壶酒和两个干净的空茶杯来,“此次一别,不知道又要何时再见,你我再共饮一壶酒吧。”
衡玉亲自接过食盒,又端走尚原刚道出来的一杯酒。
她一口干掉杯子里的美酒,把空杯子推到尚原的眼前。
“麻烦尚大人再给我满上。”
尚原失笑,任劳任怨地帮她满上酒。
两人不再说话,就这么安静地喝着酒。
一壶酒喝完,下人也已经把行李收拾得差不多了。
衡玉抬起手,折断那支斜伸到她眼前、开得潋滟的月季花,将花朵递到鼻尖轻嗅两下,突然笑问:“大人还记得吗,你曾经在我这里寄放了一个玉盒。当时我告诉大人,如果有朝一日大人觉得时机到了,想要取回玉盒,尽管来找我。现在大人想要取走了吗?”
尚原负手而立:“那个玉盒,早已经是小友你的东西了。是拿出来用还是毁掉,都由你来决断,不必再过问我的意思。”
衡玉唇角微微弯起一丝弧度:“多谢大人成全。”
尚原也笑起来:“这个玉盒里寄托着我一生的政治理想,我没有那个勇气和胆量把它拿出来,只巴不得其他人有这个勇气和胆量。如果要道谢的话,也该由我来谢你。”
作为密阁之人,应该是个纯粹的帝党没错。
但太子做了那等狠厉歹**、丧尽天良之事,难道就不需要付出代价吗。
他不会背叛陛下,可他的政治理想也让他的眼里容忍不了这些事情。
斟酌片刻,尚原问道:“这个玉盒你打算如何处理,是要给三皇子吗?”
夏日的风也是燥热的,迎面吹过来,衡玉抬手别了别被吹乱的头发:“先留在我手里吧。日后要如何处理,我也没想好。”总归……现在也没到拿出来的最好时机。
太子乃储君,乃这偌大山河的未来继承人,一旦定下,想要废掉他的储君之位就非常困难。
更何况现在康元帝对太子还很满意。
目前来说,仅凭玉盒里的东西,还不够扳倒太子。
衡玉扫了眼整装待发的马车队伍,朝尚原一拱手:“尚大人,就此别过。”
尚原拱手回礼,认真道:“就此别过了。”
离开桐城后,衡玉又走访其他几个县城。
她在江南足足待了一年时间,几乎将当地所有大好河山都走访了一个遍,也将各种富有盛名的美食都尝试了一个遍。
这一年下来,她是一点儿也没黑没瘦,秋分和冬至倒是黑了不少,行事也更加干练了。
来年六月,趁着长江水源充足,衡玉一行人乘船北上,途径帝都而不入,直接赶去北境找沈洛叙旧。
就在今年年初,沈洛靠着这几年积累下来的战功,升为正四品宣武将军,手下领两万人马。
目前他和他的军队都在樊城这个小城镇边上驻扎着。
沈洛这个升迁速度不知道羡煞多少人,然而,这还是沈国公有意压制下的结果,不想让沈洛和沈家过于木秀于林。
如果不加以压制,单纯用这些年的战功来筹算功劳,沈洛现在怕是已经能以二十五六岁的年纪,坐稳正三品武将的位置。
沈洛对此习以为常,反正对他来说,升官不升官没什么区别,他就算没有官职在身上,也敢指着一堆朝廷重臣破口大骂。好吧,当然他从来没骂过就是了。
今天天还没亮,沈洛就清醒了。
他早已经习惯了这个作息,起床洗漱,穿着一身薄衫在演武场里活动筋骨。
等到全身活动开,沈洛取过挂在武器架上的凯旋剑,练了完整的剑法。
在他挥舞长剑时,天边一点点拂晓,天色变得明亮。算着时间差不多了,沈洛收起长剑,用布巾擦着汗回屋里洗漱,换了身干净的衣服。
用过早膳,他一身清爽地走去军营,日常巡查军务。
这样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变化,巡查完军务,就差不多到中午了,沈洛觉得肚子有些饿,把钱袋子塞进袖子里,揣着这装满铜钱碎银的钱袋子往城门附近的面摊走去——以往他最常来这家面摊吃东西。
面摊主人是一对老夫妻,与沈洛早就已经熟了,见到他来了,正在揉面的老妇人笑道:“沈大人,还是两碗云吞面再卧两个鸡蛋吗?”
他们这个面摊就是小本经营,再加上樊城贫穷,面摊上原本是没有鸡蛋这种金贵物的,但沈洛时常来,老妇人知道他身份尊贵,就会在摊子里备上那么几个从邻居家收来的鸡蛋。
沈洛笑得眉眼都弯起来。
他是浓眉大眼的长相,边境的风沙、战场的硝烟打磨了他曾经青涩的棱角,此时他轮廓分明,手按长剑,身穿轻甲,分明已经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将领。
“好,就这么来。张婶,你都不知道,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老妇人笑容更盛:“好好好,很快就好。”
老妇人手脚麻利,她的丈夫帮她烧着柴火,夫妻配合,很快,两碗云吞面就出炉了。每一碗云吞面上都放着一个色泽金黄诱人的鸡蛋。
沈洛说自己饿得前胸贴后背是丝毫没夸张,两碗面一上桌,他立即从筷桶里取出一双筷子,眼巴巴等着面条放凉。
在沈洛眼巴巴望着那碗面条时,一个仅有三辆马车的车队缓慢抵达樊城,正在排队接受入城审查。
衡玉撩开马车帘,望着这座入眼几乎都是茅草房的城镇。
“这樊城,是越来越荒凉。”月霜端起一杯刚沏好的茶递到衡玉眼前,顺着衡玉撩起的那条缝隙往外看,感慨出声。
她出生于行唐关内,老家距离樊城并不远,小的时候她家里没出现变故时,她父母还带她来樊城走过亲戚。
如今她父母早已辞世多年,这樊城也越来越没有人气了。
“樊城的地理位置太靠边界了。这些年大周和大衍的仗就没停过,城里能跑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跑不掉的,可不是荒凉下来了吗。”
衡玉感慨一声,有些唏嘘,接过茶水喝了一口。
从樊城拖家带口跑出去的人不少,但是进樊城的就少了。衡玉他们这个车队看上去颇为富贵豪华,才一入城,就受到了最严格的审查。
冬至跳下马车,快步跑上前,没和守城的士兵摆架子,笑着将路引等物递给守城士兵。
所有手续都是齐全的,守城士兵自然没有为难他们,颇有些拘谨地把路引递还给冬至。
他怎么觉得这个下人就已经很有气势了,乖乖,那坐在马车里的主人,得是怎么样的气势啊。
心下嘀咕着,守城士兵随口问道:“我瞧着你们一行人身份不简单,怎么会千里迢迢从帝都来樊城?”
路引上只写着衡玉是哪里人士,姓甚名谁,并没有详细写她的身份,守城士兵就是个小士卒,这辈子都没离开过周围方圆百里,自然也不可能从她的名字猜出她的身份。
“我们家公子是来访友的。”冬至好脾气一笑,他素来稳重。
“访友?”守城士兵更稀奇了,这樊城百姓,该跑的都跑了,怎么会有人特意来访友。他自以为猜到了真相,“你们是来探亲的吧。”
“也可以说是探亲,挚友如同亲人嘛。”冬至又笑,声音提高了一些,“我们家公子是来找沈将军的,听说他现在就驻扎在樊城周围……”
“沈将军!”守城士兵的声音猛地拔高。
他的嗓门很大,大到一直背对着城门吃面条的沈洛都听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