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员摆上三张椅子和小桌,三人在窑洞前的小院坐下。
“昨天我和总司令听完课以后,觉得触动特别大,昨晚我们碰头就说了很久。”主席说。
“岂止是触动,昨晚我基本是彻夜未眠,在床上翻了一夜。”总司令说,“以前从来没有想过,通信技术如果发生革命,会引发这样巨大的军事变革。”
唐华:“以前很多人以为,军事技术的进步无非是大刀换鸟枪,鸟枪换机枪;或者是大炮越来越厉害,军舰越来越大……很多人,包括一些军事强国,对信息技术的进步在军事变革中的作用没有意识到,或者重视程度不够。其实,第二次工业革命到现在,通信技术已经发生过一次革命,那就是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发明。比如现在,中央与各解放区、根据地能够保持实时的联络,如果没有电报,那么是不可想象的。”
主席:“是啊,如果是清朝或者更早以前,送一封信到东北,最快要几天甚至十几天,而现在我们把电报发出去,那边就能收到。”
“在古代,人们传递消息的速度,快马每小时跑三四十公里,烽火要快一些,但平均下来速度也就每小时七八十公里,而且烽火传递的信息是很简单的。”唐华说,“而电报的发明,把信息传递的理论速度一下子提高到了30万公里每秒,无线电的发明,又让部队或者军舰在运动中也可以正常通信,这是五千年军事史以来的一次重大变化。但是,因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除了通信技术,其他的军事技术也在同时发生巨大的变革,炸药、机枪、速射炮、坦克、飞机……这些也是十分有效的军事技术革命让人眼花缭乱,有时候就忽略了通信技术的革命。”
“小唐,昨天你描述的那种战场,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量变积累产生的质变?”总司令问。
唐华点点头:“是的是的,总司令您一下就看到了问题的核心。信息传递的速度,从以前每小时三四十公里的速度,提高到每秒30万公里,已经是目前科技的极限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类信息传递的速度应该都不会超过光速……但是,一个通信系统,除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外,还要看它单位时间传递多少信息量。”
“公元383年,前秦和东晋爆发淝水之战。两军在淝水殊死鏖战之时,东晋军的总指挥谢安却在家里与宾客下棋。当前线主将谢玄的战报送到,谢安看了就把它放在一边,继续下棋,等一盘棋下完,客人实在忍不住发问,前方打得怎么样?赢了还是输了?于是谢安答道:‘小儿辈大破贼’。”
“我用现代人的理论来解释的话,那就是:前线的部队在打完这场淝水之战后,花了几天的时间,终于把信息送到了谢安这里。这个信息有多少呢?一共只有六个字——小儿辈大破贼,折合成电报码的话,是24位数。其实啊,这个信息量根本没有24位数,一位二进制数就可以表示,0或者1,0代表赢了,1代表输了。谢安收到的数字是0。”
“今天我们能忍受这样简短和粗略的信息吗?肯定不行。比如现在,山东打退了一场果党顽军的进攻,陈逸同志肯定要向中央报告:这场仗我们打赢了,我方伤多少人、亡多少人,敌方伤多少人、亡多少人、俘虏了多少人、有没有俘虏敌方高级军官,我方弹药消耗多少、缴获多少、我方粮食药品被服存量多少、敌方残军退往何处、我方下一步计划转移何处……总得几百字的电文才能报告清楚吧。”
“那我们能满足‘战斗结束后半天之内,中央收到一封几百字的战报’这样的信息技术现状吗?如果觉得这已经够好了,信息量够大、够及时的了,指挥作战完全够用了,那我们可能就陷入故步自封的错误境地了。如果我们通信传递的信息量再提高一百倍、一千倍,那么,战斗结束后,陈逸同志拿起相机,拍一张照片——就像昨天我解释的那样,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和通信——传回延安,那么,首先连起草电文、用密码发报和收报的这半天时间都可以省略了;其次,前方指挥员也根本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瞎编电报瞒报情况;再次,如果山东解放区抓到了一个疑似果军大官的俘虏,但又没有人认识,那就拍一张照片发给总司令您看,总司令您看一眼照片,哟,这不是我在北伐时的部下谁谁谁么……”
总司令和主席哈哈大笑。
“今天小唐居然当面给我们摆龙门阵讲历史故事,”主席笑着摸出一支香烟点上,“不过,从你这个角度来看历史,看历史上的战争,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用现在的观点来重新审视军事史。我们GC党人,其实也在用阶级斗争的观点,将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进行全新的研究和诠释……”
三人谈着谈着,不知觉就到了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