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负责城内防务的执金吾和卫尉的阻挡,林夕二话没说,直接出示了司徒林朝的谕令。
一瞬间,百官明白了林朝的意思,急忙以司徒无权调军队入城为由阻止林夕。
对于这些企图负隅顽抗的百官,林夕的应对很果决——杀!
片刻之后,两位秩中二千石九卿级别的高官惨死当场,林夕率军顺利入城。
之后,林朝和林夕便受到了来自百官的弹劾。
而此时的刘备,就好像变成瞎子聋子一样,弹劾奏疏走到内府时,便被林朝截获,身为天子的刘备根本没机会看到。
随后,林朝便开始了改制变法。
刘备以为如今天下未定,当稳妥行事。
但林朝却劝谏道,正因为天下未定,有些事情才好办。
有在徐州的经验,如今的改制变法倒也利索。
行政方面,林朝直接废除了尚书台的政令之权,改内府为内阁,充当真正的行政中枢。
随后,林朝又把五部尚书全部踢出了内阁。
如今九卿的权力全都浓缩在了五部尚书手里,为了防止这些关键的位置权力过大,就不能让他们再入阁。
毕竟人总不能既当选手,又当裁判。
尚书和入阁,自己选吧!
由此,也彻底确立了内阁高于各部尚书的原则。
尚书做得好,便升迁入阁;做得不好,年老之后便致仕辞官,归居乡里。
至于内阁再升迁,那就给个荣誉头衔,也就是所谓的三公。
与此同时,林朝虽然保留了九卿,却把他们的品级从秩中二千石降为了秩二千石。
五部尚书秩中二千石,各部侍郎秩二千石,内阁诸公秩五千石,都察院院首秩五千石,左右监察御史秩二千石。
而之前林朝设立的太尉诸府,诸如贾诩掌管的顺天府,郭嘉掌管的校事府,以及张机的济世府,甚至是甄尧和糜竺所在的商业府,也都从秩千石提升为秩二千石。
行政方面大刀阔斧改革完毕后,林朝又把目光瞄向了军机府。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军机府令,为秩五千石,其余众人秩二千石。
当然,这个改革过程肯定受到了反弹。
不过以如今林朝手中筹码,已经不需要跟那些反对者虚与委蛇。
谁反对,就罢谁的官。
再反对,就杀人!
本来这群人就被李儒限制在长安城中动弹不得,如今想跟林朝玩,自然不是对手。
莫说他们,便是全天下世家一起反对,如今的林朝也不怕。
他的依仗并非已经登上皇位的刘备,也不是手中的大军。
而是徐、冀、青、兖、幽五州数千万的百姓民心!
更是这些年羽山学宫培养出的近十万名读书人!
只要这些人在,便是天下人一起反对又如何?
你不想当大汉的官?
好极了,有的是人当。
等处理完了这些问题后,时间已经来到了年底。
这一日,林朝借着家宴为名,将荀彧、荀谌、崔琰、田丰等人全都叫到了自己家中。
经过前番改革,如今的荀谌、田丰、甚至是在外未归的沮授,都已经准备卸任尚书之位,继而升入内阁,与荀彧公掌诸事。
至于崔琰,现在已然是和内阁众人平等的秩五千石高官,自然不需要再行升迁。
这顿家宴倒也和谐,众人吃着火锅,唱着歌,正是一副其乐融融之相,可很快林朝就提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为惊诧的提议。
“诸位,某欲开科取士,诸位以为如何?”
闻言,荀彧皱眉道:“子初,何谓开科取士?”
对于这个陌生的词汇,众人都不大理解。
于是林朝一边喝酒,一边把所谓科举制度的雏形给众人讲解了一边。
听完之后,一贯耿直的田丰当场笑道:“如此为国取才,倒也是美事一桩,索性明年开春便施行。”
闻言,众人都纷纷点头赞同。
科举选出来的人才,的确要比察举靠谱。
而且近十万羽山学子,也能有一条好的出路,倒是两全其美。
正在众人欣喜时,林朝又缓缓开口道:“某的意思是说,今后只开科取士。”
砰!
林朝的声音不大,却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荀彧手中的杯子都惊掉在了地上。
荀谌赶紧问道:“子初此言何意?难不成要废察举!”
“不错。”
林朝很爽快的点了点头。
“不可,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
“这……”
荀谌想说,你这是在挖世家的根!
可仔细想想,以如今的情况,就算挖世家的根又如何?
他们还敢反抗不成?
或者说,他们的反抗毫无意义。
望着愣愣出神的几人,林朝笑道:“既然诸位无异议,那便这么定了。友若,你如今还是吏部尚书,明年开春的第一次开科取士,便由你来负责。”
初平十一年年末。
刘备下达诏令,正式废除察举,转而启用科举。
今后,不管你家世再如何显赫,就算是像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族中子弟要想当官,就必须得参加科举!
政令一下,出乎林朝意料的是,居然没有多少人反对。
回过神来想想,这些年天下敢阻碍自己的世家,都被自己杀得杀,贬得贬,如今已然不剩多少了。
虽然有些索然无味,但没人敢阻止终究是好事。
同样是在年末,刘备又下达了另一道诏令——升司徒林朝为丞相,总百揆。
此外,还给了林朝一个大大的特权。
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