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还是我们皇上会折腾啊!
在朱翊钧的设计里,白云湖等农场,形式上跟国有农场非常相似,但是在具体经营方式上,却更多的像曰本的农业协会。
曰本的农民协会赫赫有名。
朱翊钧做资深公务员时,有几次凑人头去参加农业创新会议,听有关专家详细讲解过,还拿当时国内的农业互助社做了对比。
曰本农协属于商业法人团体,成员自愿加入。然后经过几十年发展,曰本大部分农民都加入了农协,经济实力雄厚,势力非常大。
农协除对协会成员的农业经营、生产技术和生活方面进行指导、建议以外,还进行生产、生活资料的共同购入,农产品共同销售,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共同设置和利用。
此外还开展吸纳储蓄和融资进行信用事业,以及保险业等各种各样的附加事业和活动。
大明农垦局和农场目前还只进行到前两步。
对各生产队和农户进行指导和建议,进行生产和生活资料共同购入,然后对农产品进行共同销售,修建和维护公共的农业生产和生活设施。
农场有学校、有卫生院、有运输队、有集体养猪场和养鸡场.场长、副场长说是官员,其实更像企业经理。
或者说少府监大部分官吏,更像企业的管理人员。
他们都需要背负“经济绩效考核”,怎么降低成本、如何增加收益是他们最重要的政绩。
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少府监官吏,赚钱是第一位!
所以说潘应龙担任吏部尚书时,搞内阁六部诸寺与少府监官员交流,这批少府监经济官员进入到内阁部寺后,为什么会引起轩然大波。
在正统的官吏眼里,这些少府监的杂途官吏,简直就是官场的泥石流。
心里只想着赚钱,眼里只有效率。
朱翊钧在最初成立农垦局系统时,就参照了曰本农协。
曰本农协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基层农协按市町村行政区域设立,与农民联系最为紧密,是农协服务的前沿阵地。
县联社则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整合区域资源。
中央联社把控全国大局,制定战略方向。
以农产品销售为例,基层农协收集农民的农产品,县联社组织协调区域内的运输与初步加工,中央联社则对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确保农产品高效流通。
在金融领域,农林中央金库作为全国联合体,为农协系统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与金融服务。
白云湖农场就是基层农协,下面分成的十二个生产队,只是一种便于管理的组织形式。
它们没有自主经营权,算不上真正的基层组织。
山东农垦局就是县联社,协调山东区域内的农垦经济合作。
直属少府监的华北农垦集团就是中央联社,它们与少府监财政局紧密配合,以富国银行为农林中央金库,进行各农垦局、各农场之间以及与对外的金融结算。
这些藏在深处,被农垦局、农场等表象掩盖的内幕,杨金水门清,潘应龙、胡如恭、刘禹浦等从统筹处、输捐局起家的少府系官员,大致知道些。
王宗载、陈大科,乃至徐贞明、王一鹗都是两眼一抹黑。
但是徐贞明身为资政大学士兼内阁左丞,看到的内幕资料足够多,能猜测出一二来,所以才会出声,说是帮王宗载和陈大科解围,其实是代表内阁在向朱翊钧请教。
朱翊钧斟酌了一会,开口说:“你们完全可照葫芦画瓢。
首先,你们可以在布政司组建农业合作局,不要官办,以商业法人团体的形式组成。
当然了,里面的官吏由吏曹选派考成,但是考成方式参考少府监,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职责。
农业合作局类似农业开垦局,然后下面以地形河流为区域,组成农业互助社。
可以组成五到十个农业互助社,农业互助社下面再分若干互助组,或互助队。
这些组队,只是基层,不具备单独法人资格.真正具备商业法人团体资格的基层是各农业互助社。
合作局采取分散收购、集中销售的模式,实行统一标准,打造驰名品牌。”
王宗载和陈大科目光炯炯,越听越来劲。
这些都是真义不轻传的造化之术啊!
朱翊钧却停了下来,端起茶杯慢慢喝起来。
两人急得就像心里有十八只猴子爪子在上下抓挠,偏偏又不敢出声催促。
只好强按焦急,耐心地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