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良兄才是风采气度更胜往昔,大驾一临香江,兄弟我就特意跑来你面前请安。”
两人携手揽腕朝着主桌走去,看似亲密无间,可是其他宾客看到唐炳源出现在广州酒家,经过最初的错愕与安静后,顿时开始互相耳语。
“唐先生居然未去杜理士?这是……”
“今晚不是鬼佬的鬼佬会设宴……唐炳源这种华人大班……”
盛嘉树一笑,唐炳源唐爵士大名无人不晓,上一世这位都算是香江知名华人,只是此时表面上看似与朱恩良兄友弟恭,亲密无间,但是实际上两人恐怕内心恨不得都在疯狂画圈圈诅咒彼此,为何一把年纪还不咽气。
唐家是华人买办世家,其父唐廷威,广东人,最早在天津英租界谋生,凭借精通英文,为人精干,不过三十六岁就成为天津英租界华人四大班之一,1890年,唐廷威被英国怡兴洋行调至香港出任怡兴洋行香港分行首席大班,兼管怡兴轮船部事务,并且在清政府中还担任着天津北洋署衙西文通译,招商局帮办等官职,同年唐炳源出生,刚落地就被唐廷威捐了个贡生的衔头,随后更是自幼就被唐廷威送去英国读书,一直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毕业,才返港开始接替年老的父亲,接手诸多英美洋行的生意,最高峰时,身兼七个洋行的华人大班职务,超过其父唐廷威出任五家洋行华人大班的记录,1932年,朱恩良赴港之时,恰逢唐炳源赴英被英皇册封为爵士,成为唐家第二位英帝国爵士,更等于是向全港宣告,唐家的话事权,由唐廷威平稳过渡到第二代家主唐炳源身上。
唐炳源与朱恩良两人虽然都是南粤商海知名人物,但是理念却截然不同,朱恩良信奉实业兴国,注重工业投资,带领华商开办效仿英美的新式工厂企业,并且钻研创新,试图打破英美垄断,实行反向出口,一有机会就与英美洋行搞对抗。
而唐炳源则强调香港是英国租界,商人应守本分,勿谈国事,更不要恶了英人,而且经营方式应该保守谨慎些,比如那种开拓市场,兴建工厂,新型行业等等需要难度的商业计划,应该由更有经验的洋人商行财团来完成,中国商人从旁边稳妥赚钱就足够,毕竟中国人在香港不能左右局势,最好的方法就是站好队下注码,而不是动不动就要跳上牌桌,幻想要在洋人的赌场里坐庄。
朱恩良少年时即随在南洋粤商,广州七十二行总行首,粤商自治会大佬黄敬棠身边,青年时又去追随过张謇父子,可以说华商自强的理念已经深刻骨中,唐炳源这种华人大班,在他眼中无异于为虎作伥的汉奸,两人从1932年朱恩良赴港,就把彼此当成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当年鬼佬会打压香江华人总商会,就是唐炳源与朱恩良的博弈,本来唐炳源准备按照当年父亲唐廷威分化香港五邑商工总局的招数,分而化之,成立新的华人商会,降低香江华人总商会的华人商界影响力,如果没有朱恩良赴港,唐炳源这套分而化之的手段恐怕又要奏效,只是当时朱恩良暗中筹划布局,顺水推舟,瞒天过海,成立了香江华人厂商联合会,厂商联合会的成立,的确造成了华人总商会成员的一定程度的退会,表面上看,唐炳源完成了分化华商的目的,但实际上,朱恩良却完成了一次清洗和筛选,把一般小商号,小店铺老板以及崇洋媚外的部分华商筛除掉,厂商联合会吸纳的全部都是有志于工业,制造行业的华商,并且随后又成立九龙华商总会,形成了三华斗一鬼的四大商会局面,三大华人商会趁机联合举办了首届香港国际工业展览会,发出了香港华商在那个年代的最强之音,可以说十余年前的交手,朱恩良棋高一着。
所以今天两人哪怕摆出再亲密无间的架势,在场所有人也都明白不过是两位华商大佬的逢场作戏而已。
随着唐炳源到场,酒楼的座钟指针也指向了七点钟。
可是黄庆庵脸上却已经急得渗出一层冷汗,二十桌宾客此时勉强坐了十四五桌,空出几桌来,尤其朱恩良与唐炳源所在的主桌,更是只坐了他们两人,本该今晚坐在主桌上的马延涛,马培德,马士鸣等等当年与朱恩良一起发起华人厂商会,九龙华商总会的华商大佬,更是一个都没有出场。
想要让其他宾客围拢过去,再悄悄撤掉其他空桌,可是此时看到朱恩良已经倒满酒站起身,黄庆庵没有敢上去开口。
朱恩良举起酒杯,整张脸慈祥的如同一尊笑佛:“今日朱某人回港,蒙诸位抬爱,摆酒为我接风洗尘,朱某心中感动,无以为报,唯有以酒聊表心意,第一杯酒,我先干为敬。”
在场宾客也都起身举杯回敬,朱恩良仰头,把满满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此时,盛嘉树背后突然悄悄响起了谢青鹭的声音:“盛阿蟹?”
让正举杯饮酒的盛嘉树差点呛到,低声咳嗽两声,扭头看向谢青鹭。
谢青鹭脸上带着丝狡黠:“今晚空出了这么多位置,有没有办法帮忙坐满它?”
盛嘉树犹豫一下,反问谢青鹭:“如果我说有的话,我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