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宫,此时天色才刚刚放亮,朝会大殿中就传出阵阵凄厉嚎哭和汹涌声浪。
大殿中,孙翰林拖着两条染血的腿向前爬着,每爬一步身后都是拖出一道长长血迹,看着触目惊心。
孙翰林泪流满面,哭诉道:“..…臣当时说,我是奉王命出使,代表的是晋王。但那卫渊竟说不管我身后是谁,他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打谁就打谁,就算是圣王您来了也没用!
然后他就打断了臣的两条腿,让臣自行自灭。臣好不容易寻得时机逃了出来,一路九死一生,这才能回来面见圣王…..”
看到孙翰林的惨状,朝中一众清流文官都是怒不可遏。
“我早就看出卫渊狼子野心,没想到他竟然胆大妄为到这等地步!”
“折辱朝廷使者,当诛九族!”
“收回他的兵权,调他回王都,然后派刀斧手拿下斩了!”
晋王微微皱眉,被吵得有些头痛。最初提拔这群人时,朝堂风气确实一新。
这些清流文官一个个伶牙俐齿,嫉恶如仇,一般人可吵不过他们。他们和许家、吕家等门阀天然不对付,善于讲大道理和扣帽子,有他们在,两大门阀也有所收敛,顿时让晋王感觉身上的束缚松了不少。
但随着清流增加,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清流一旦得势,就喜欢招募同乡、同窗、师长同门等等,很快朝堂上的清流就越来越多,拉帮结党之事便愈演愈烈。
因着孙翰林的遭遇,今日朝会持续时间比往日长了许久,但最终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因为卫渊的使者也到了,一口咬定根本没见过这位孙翰林。
春华殿,熏香缭绕,寂静中酝酿着些许情绪。
襄侯站在殿中,看着元妃哄着刚喝完奶的小楚王入睡。
等小楚王睡下,元妃抬眼看向襄侯,道:“听闻最近朝堂上很是有一些人在攻击卫渊,可有此事?”
“大王近年来招纳了不少清流言官,特许他们有评议百官之权。近来卫渊驱使流民抵御巫族,就被这些人给盯上了。为此大王还专门派了祝御史前往青冥,准备好好彻查此事。”
元妃微微皱眉,语气中就有了些不耐烦,道:“这些事我都知道,不需要你来重复一遍!我想问的是这后面是谁的意思?是大王,左相,还是其他什么人。”
襄侯有些尴尬,说:“这个…还需要再细查…
元妃声音转冷,道:“那这些清流言官中,有没有安插我们的人?”
.....没有。”
“那清流中,有谁是可以拉拢收买的?”
襄侯更加尴尬,只能道:“暂时还不知。
忽听啪的一声,元妃手中的一枚玉如意上突然裂开!
元妃若无其事,将玉如意交给了身边的侍女,然后道:“没有了赵国那边的资源,舅舅就什么事都办不成了是吗?”
“这个.....”
“我累了,舅舅自便吧。”元妃抱起小楚王,走向后殿。襄侯只得干笑两声,退出了春华殿。
王都,太子府。
太子埋首书案,已经批了一个时辰的公文。此时磬声轻响,侍女道:“礼部张尚书已经到了。”
“请他进来。”
片刻后张尚书在书房坐定,饮了一口太子珍藏的好茶,就道:“太子放心,祝孝存是我最出色的门生,年纪轻轻,手段已经比老夫当年还要老辣。有他此次出使青冥,就算卫渊再怎么干净,他都能找出几条杀头的罪名来。”
太子笑道:“如此甚好,此事就仰仗张大人了。
“好说,好说!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那卫渊草莽出身,现在又手握重兵。老夫听说,就连英王、岳晋山私底下也对他的用兵赞不绝口。这卫渊一直镇守边陲,都没来过几次王都,太子怎么会突然想要对付他呢?”
太子笑了笑,说:“不是我想对付他,而是现在恰好是时机。当年父王封他为节度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巫族大军压境,青冥风雨飘摇,正好借此时机收回一部分朝廷给与他的权柄。”
张尚书恍然大悟,又聊了几句,然后告辞离开。
此时一个貌美如花、身姿聘婷的女子端着碗羹汤走进书房,说:“累了吧,我给你煮了药羹,快趁热喝了吧。”
太子接过碗喝完,然后问:“左相大人那边何时有空?我想尽快与他商议些事情。”
女子道:“父亲说,近日局势敏感,大王可能已经起了疑心,所以暂时不要碰面。”
太子点了点头,道:“也罢,且先看卫渊如何应对祝孝存那条猛犬。
青冥,东部的知客镇上,此时张灯结彩,布设得富丽堂皇,一点看不出青冥正在经受战火摧残。
一支支车队陆续抵达小镇,被引着前往镇外的货场停放车辆。此时镇上所有的客栈全部爆满,许多人来晚了就只有队伍里几位主事能住进镇里,其余的人都只能在镇外搭建帐篷过夜。
时不时有高修孤身飞来,在镇外落地,通报了姓名身份后再被迎入小镇。
小镇中人流如织,无比热闹,镇上最主要的街道两侧竖起了无数火把,即使是子夜,也能将整条街都照得如同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