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无论是从战功卓著的岳飞,还是从《绍兴议和》来看,秦桧跪了八百年,远远不够赎其罪行。
尤其是《绍兴议和》之前,金兵明明陷入了绝境,最后在秦桧的帮助之下,却“反败为胜”,成为议和中的大赢家,可谓古今罕见。
纵观历史上的议和,有战略性议和,有战术性议和,有投降式议和。
客观的说,秦桧主张议和没有大错,但错在投降式的议和。
即是南宋自废武功,杀掉英雄岳飞,放弃收复失地,主动沦为金国“藩属”。
更为重要的是,议和之后,秦桧也没想过北伐问题,而是只想偏安。
所以,说秦桧是奸臣,一点没有冤枉他,该一直跪下去。
…………
“这个秦桧绝对是奸臣!”
“他的雕像才跪了八百年?”
“而且后世竟然有人为他翻案,觉得他做的事情是对的?”
“朕很不理解,这华夏大地怎么会有这种蠢人?”
“秦侩这种狗东西在朕的面前,朕必给他千万种折磨他的方法。”
看完这里后,唐太宗李世民心里那叫一个气啊。
出卖自己的国家和英雄,这种大奸臣不应该被杀吗?
那些想要为他翻案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
天空的投影在继续。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当然是,这毫无疑问。
岳飞所代表的“尽忠报国”的家国情怀,早已经成为当代华夏人民所追求的精神图腾。
这种家国情怀,这种舍小我成就大我的英雄气概,它曾经激励无数华夏儿女,在华夏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誓死抵抗倭寇等外来力量,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奇观。
从这一点上来看,岳飞做为华夏民族的英雄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岳飞做为华夏文化的一个标签,已经在华夏人民的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的家国情怀,是华夏价值体系的基础。
要知道,没有华夏文化的复兴,就没有华夏民族的复兴。
要实现华夏民族的复兴,必须高举华夏文化的旗帜。
因此,华夏就要大力弘扬岳飞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
然而后世不知道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谁赋予了他们定义民族英雄的权力和职责,按照他们的对民族英雄的定义,岳飞自然不是民族英雄。
然而他们对民族英雄的定义以及判别标准本来就很可疑,不值得去辩驳。
在华夏儿女承认共同的史实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的评判,究竟是人民还是某些专家学者更有权威呢?
不能因为“华夏民族”包含了金人后裔满族,就认为岳飞不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民族英雄。
也不能因为“华夏民族”这一概念出现的晚,就认为岳飞不可能是华夏民族的民族英雄。
当时金人入侵的本质是什么?
他们的本质和后世的倭寇一样。
那就是烧杀掠夺。
只是当代满族与倭寇有区别而已。
抗击倭寇的不算民族英雄?
当然算。
所以岳飞自然和他们一样,也应算是华夏的民族英雄。
后世史学的基石,就是用新的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以往历史,如果抛弃了新的科学的方法,那么历史研究必然会重新回到传统的帝王将相家谱研究中去,依旧会在历史迷雾中原地打转。
后世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明确指出,“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制度在上升时期具有明显的进步作用,所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不能想当然的随意进行批判,更不能因为为了“民族团结”需要而刻意隐讳历史”。
如果英雄们都投降了不去“破坏民族团结”,那么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废除汉语汉族可能就要成为现实。
这样的话,华夏文明就没了。
所以岳飞对华夏民族的贡献是,岳飞抗击金人入侵,使得较为先进的文明免遭落后文明的全面涂炭,使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没有走向全面倒退,保存了先进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相对先进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化,避免了落后文明在整个华夏大地上“开历史倒车”,为华夏民族更快的形成争取了时间。
季羡林大师曾说过:“历史上曾经同汉族敌对过的一些少数民族,今天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所以有人主张,当年被推崇为爱国者的一些人,今天不应该再强调这一点,否则就会影响民族团结。
其实,这个说法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当年表面上的敌对行为,实际上是国与国之间的问题,不是国内的矛盾。
这是历史事实,必须承认。
怎么能把后世的问题硬套在华夏古代之间的矛盾上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所有人常崇敬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等等,岂不都不成立?
还有人说,岳飞已经不算民族英雄了,因为现在的理解是当时是国家内部战争,所以秦侩不能算卖国贼,你给人家定性成卖国贼,是不是不对呢?
可是,历史就应该站在同时代的视角来看,岳飞只是将军而已,又不是预言家,他怎么知道金人以后也会变成华夏族的一员?
如果抗击外族的侵略者不是民族英雄的话,那他们是什么?
照这种混帐逻辑,那管黄帝叫黄河英雄好了。
事实上,岳飞已经从一个人,化做了一个符号。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他的家国情怀已经升华为华夏民族的一种精神财富。
华夏文明没有中断有一个原因就是华夏儿女从来没有放弃抵抗。
你可以让华夏儿女暂时低头,但不会让华夏女儿祖祖辈辈一辈子低头。
正是拥有这样不服输的精神财富,激励着所有华夏儿女面对外敌入侵进行了激烈的抗争,让征服者不得不敬畏华夏文化,并自觉自愿的主动融入到华夏文化中来。
乾隆虽然做皇帝不咋地,但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而乾隆为岳飞题的匾“伟烈纯忠”至今还在。
乾隆帝对岳飞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更是非常赞赏,亲自题词赞颂为“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
乾隆更曾多次到杭州岳飞庙造访,并亲自撰写《岳武穆论》,文曰夫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
乃如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二,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
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构,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垂权于封疆之外。
呜呼!以公之精诚,虽死于秦桧之手,而天下后世而仰望风烈,实可与日月争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