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的苏联和铁拳差距有多远?
答:只有一个思路。
刘贺连给出这个思路之后,在有格拉宾帮忙的情况下,苏联自可以将已经有的超口径破甲弹、钢管和拉瓦尔喷管三者结合,并且弄出一个堪用的铁拳出来。不过因为此时火箭发动机尚不成熟,所以刘贺连的设计并没有后世“RPG7”上那个精巧的增程火箭,而是采用类似“古斯塔夫”式的无后座发射模式。
和德国的铁拳类似,这本质上算是一门无后坐力炮。
事情很快升格,在格拉宾的推荐下,虽然GAU对此不感兴趣,但是轻武器总局倒是产生了不小的兴趣。毕竟在1937年,在绝大多数步兵只能用地雷和手榴弹,以及燃烧瓶对抗坦克的时候,多出一个可以在100米外击杀敌方坦克,或者敌方碉堡的单兵火力,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噱头。
于是,在刘贺连飞往瑞典采购额外物资,王大政委完成手术后休养恢复的这俩个月的时间里,苏联的军工部门很快完善了这个尚不能说是很成熟的设计——正在制造反坦克手榴弹的GSKB-30设计局分出了一个“单兵大炮试制小组”,反向测绘了刘贺连带来的几个样品,并且把他手绘的图纸转换成了真正的工业蓝图。
紧接着,这个在本时空历史上设计出RPG-2火箭筒的设计局发挥了自己的“苏式风格”,在用作发射炮管的钢管里镀上了一层铬,用以延长整套发射系统的寿命;并把原来由六层“药片式”的黑药发射能材给换成了“硝化油脂粉条”,增强整套系统的发射能量,并且不需要在几次射击之后就清膛操作。至于击发系统,他们则将刘贺连的电池换成了在发射前摇一摇曲柄充电的电容,以降低装备的保养成本。
等到刘贺连回到莫斯科的时候,整套系统已经获得了国防人民委员部授予的临时编号“RPG-1”,变成了一个全膛镀铬、包裹隔热木材,拥有肩托和手枪型握把的多次使用单兵无后坐力炮。在更换了发射药之后,这个类似本时空“RPG-4”的东方铁拳,在发射破甲弹的时候,已经有了差不多300米的最大射程,以及120米的有效射程,拥有120毫米动破甲的怪物——相对37年坦克装甲厚度的怪物!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安装了50毫米迫击炮弹头的人员杀伤弹药——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还不足以重新开发出新的弹药,GSKB-30设计局充分发挥了凑合的精神,将发射药和迫击炮弹头重新组合,丰富了RPG-1能够发射的弹药类型。
第二次的测试规格已经很高,地点也被选在了高尔基的92号兵工厂。刘贺连到场的时候,除去格拉宾和轻兵器局的几位官员外,连GAU的库利克都去了。顺着格拉宾的介绍,他才惊讶地发现,除去这些已经够重要的人外,连GBTUKA的人也到了场,还有一位绕着样炮在不停打转的大胡子男人。
“那位?那是库尔切夫斯基,同样在弄无后坐力炮的人。”
“所以,格拉宾同志,为什么阵仗会搞得这么大?”刘贺连有点儿没反应过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单兵火炮而已。”
按照刘贺连的想法,这玩意儿对于八路现在贫乏的前线火力是一个极其有益的补充,有了这个,八路就不会再被一个碉堡拦住,从而需要爆破队历经千经万苦,才能用炸药包爆破了;也不会被敌军一挺机枪压制,从而还要浪费时间去迂回压制。相比它的反坦克功能,刘贺连更在意PRG-1投射高爆弹的能力,毕竟在中国战场上,日本人的坦克是相当少见的玩意儿。
而给苏联人展示其反坦克能力,纯属投其所好,方便获得援助而已。刘贺连依稀记得,苏联现在是处在军队准备全面换装的档口,对各种可以增强军队战斗力的方式——包括大量“我寻思”的不靠谱设计——都抱有很宽容的态度。比如那位库尔切夫斯基同志,就是研究在飞机上使用无后坐力炮的奇妙科学家。
毕竟苏联在原本历史上的糟糕初期表现,可不是一种武器能够改变的。
“当然,你可不知道,你这玩意儿,让坦克设计局的同志头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