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990章 面见(上)

第990章 面见(上)

「帮桓公问问。」桓抚答道相县桓氏是后汉经学家桓谭后人。

龙亢桓氏则是后汉帝师桓荣后人,家族精研《尚书》,乃经学世家。

县桓氏则是曹魏太常桓阶后人,祖上原籍长沙,后迁至县。

如果说相县桓氏、龙亢桓氏还有点亲戚关系的话,县桓氏就真的是外人了。

「桓公渡江后,此宅为人所据。后吴兵打来,他们似被击破,四散而走。」张平说道:「据我所知,直到去年中,桓公庄宅已经无人居住。吴兵曾放过一把火,屋垣倾颓,怕是已无几间完整的屋舍了。」

「至于农田,多半荒废。偶尔有人去放牧牛羊,也是放完就走。那边离淮水太近了,容易为吴人劫掠。”

「其实整个谯郡现在不缺地,只缺人。两军相持这么多年,伤损太大了。」

「多谢告知。」桓抚行了一礼,道。

张平摆了摆手,道:「楚王殿下已至谯城。我观诸君颇为疲累,今日便休整一番,明日一早北上,如何?」

「可。」桓抚应道。

二人说话间,坞堡民们已在大院中支起炊具,为新来的一百多人准备饭食。

「怎么来了这么多人?男男女女不下百人?」张平指着一行人,好奇道。

桓抚面现郝色,道:「多为龙亢桓氏子弟、部曲、奴婢,来收拾老宅的。”

张平一听就明白了,遂问道:「茂伦公(桓彝)在建邺官居何职?」

「中书郎。」桓抚答道。

「此职何掌?」

桓抚沉默片刻,道:「编修国史。」

不过,建邺有传闻,桓彝有可能调任尚书吏部郎,但还没有尘埃落定的事情,桓抚不想多说。

再者,江左的制度有点奇怪,开始杂曹魏时期存在、大晋朝早已改革的制度。

比如曹魏置尚书郎中(九品制之第六品)二十五人,分任诸曹从事,协助主官处理事务。

而江左台阁现在就有二十余曹,分到中书省的就是中书郎,分到尚书省吏部的就是尚书吏部郎。

前者没什么实权,编修国史而已,后者却是一个实权衙署,在五品以下官员的选任中,有一定的建议权。

但说实话,都不是什么大官,还不如外放当个太守呢。

张平不知道内情,但听到「编修国史」四个字就明白了,合着完全没什么权力啊。

这纯属是在江东干得不顺心,于是又试探着投向北方。

桓彝一定非常关注桓抚的动向,好决定自己下一步的动作。

这些人啊!

「这(huo)坑坑洼洼,煮点肉也这么慢,到晚上能煮熟不?」殷义的声音又在院中响起:「还不如熔了做成兵器。

张平闻言,站到殷义身前,道:「古有诸侯问鼎之轻重。今天下方平,君便欲碎此鼎耶?「

殷义冷笑道:「待我去了洛阳,见得族人,便碎你头,看你还惜不惜此鼎!」

张平勃然大怒,刷地一声抽出佩刀。

桓抚连忙按住了他的手,低声道:「息怒。此人乃殷淑妃族叔,为人张狂,勿要和他一般见识。我这就带他走,连夜去谯城。”

张平听到「殷淑妃」三字时,清醒了一些,连续深呼吸数次后,终于压下了那股杀人的冲动。

「啪!」一声清脆的耳光响起。

张平寻声望去,却见一跟随桓抚而来的少年卯足了劲,狠狠甩了殷义一巴掌,直接将人打懵了。

张平心下大爽,怒气消了很多,遂问道:「此何人?」

桓抚犹豫片刻,凑到张平耳边,低声道:「此为桓公长子温。」

「真少年英雄也。」张平击掌赞叹道,旋又想起桓温的身份,暗道桓彝比他想象得还要有决断力,居然已经下定决心了。

其实想想也是。

桓彝并不是什么甘于寂寞之人。

作为刑家之后,不知道多么渴望再造家族辉煌呢一一本地人都知道,桓彝就是当年被诛三族的曹魏大司农桓范之子桓楷(在逃)的后人,虽然他没看过桓氏的族谱。

及至国朝,赵王伦位,桓彝投奔齐王司马冏,事败后逃回家。

沉淀一段时间后,复投司马睿,并随之举族渡江,可惜看样子没受什么重用。

想到这里,张平居然有点可怜桓彝了。

两次出手,都没跟对人—

桓温打完殷义后,让自家部曲将其看押起来。

殷义反复叫骂、威胁,桓温不为所动,只道:「此时揍你,你也只有生受着,叫骂何益?徒增苦痛耳。你若想报复,我便随你去洛阳走一遭,又如何?

1

殷义被惊呆了,想要说些什么,却又怕挨打,只能用愤恨的眼神看向桓温,心想该如何找回场子。

桓抚叹了口气,吩咐道:「用完饭食就走。」

说罢,看向桓温,有些忧虑,思着得将他带到谯城,若能得楚王青睐,便不惧小人报复了。

天色将暗之时,众人终填饱了饥肠。

桓抚向张平深施一礼,带着十余人告辞离去,剩下百人则往桓氏老宅而去。

正月底,桓抚一行人抵达了谯县。

太守桓宣陪着鲁王邵、楚王邵挂,在太守府召见桓抚、桓温、殷义三人。

推荐阅读: 割鹿记 大造化剑主 食飨之诗 阴脉先生 天下长宁 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我开的真是孤儿院,不是杀手堂 太古第一神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星痕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