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百度文学 > 影后除了演技一切都好 > 第50章 Chapter 50 大明星每天都操碎心

第50章 Chapter 50 大明星每天都操碎心

她撅起嘴,抬起下巴,摆出不可一世的样子。“去掉好像,去掉有点。”

周至抿着嘴,亮闪闪的眼里满是笑意。

“你这臭光头太讨厌了。”

真的是太讨厌了。

方姜觉得自己要完,三十几岁第一次那么喜欢一个人。真真切切的喜欢。朝也思,暮也想,想到会笑。每天都想看到她,哪怕不说话,什么都不做,傻呆呆看着也好。

只要在一个空间里,只要能看到。

有句话怎么说的醒时倍觉想你。

挂断视频,退出程序,方姜在手机屏里看到那么个女人:捂着脸,弯着唇,美丽的眼睛里写满不知所措。

她一向觉得自己是个理性的人,如今全然不受控制,她的表情、她的思绪、她的情感……无法控制的事情最让人讨厌。

尤其是想到将来。

将来的某一个晴天,阳光正好,风和日丽,本该是个合家团圆的好日子,周至却跟她坦白,说她没法再和她继续下去,说她另有所爱,说她抱歉但是必须结束,她要怎么办。

无论她怎么做,吵闹、生病、放狠话,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段关系结束,从此各分东西。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方姜会想不通,也招架不住。

她不想再体会一次被人抛弃,不想再感受局外人的无措。

屏幕另一端的人不晓得大明星满脑子想的是她的腿,周至的视线落在qq对话框,笑容渐渐淡了下去。

老生常谈,每日一叹。

九个翅膀不是天使:百合不值得。

百合文值得还是不值得,是周至和其他作者每天晚上都必须经受住的拷问。近年来政策收紧,无论是题材还是文本书写处处是限制。倒不只是床戏尺度的问题,而是随便一句表达都有被锁被“口口”的风险。

若只是如此,尚不足以使人发出不值得的感叹。无论外部如何恶劣,文学创作从没有停歇过,即便是网文——曾经它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手抄本。

最近网站小说的动向很奇怪。也不能算是最近,百合小说奇怪了好一阵,热门题材永远是娱乐圈、先婚后爱和快穿。不时有读者抱怨,怎么又是影后和快穿,还什么先婚后爱,下次是不是要包办婚姻了

别说读者抱怨,就是作者们也想不通,这个题材到底还要持续多久。以文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当个人志趣和市场热门相悖,该何从何去。原先百花齐放的百合文,如今变得如此单一。写西幻、末世、仙侠、古代正剧等题材冷门的作者熬不住十位数收益和单薄的收藏评论,也纷纷投入了热门题材的怀抱。

讽刺的是,热题材冷坑比比皆是,数据依旧惨淡。

之前的名气就不怎么样,新文积分低,露出少,无法招揽新读者。而老读者呢,一看作者写了个娱乐圈,那些个小学生烂渣渣除了恋爱啥也不干的影后形象就那么接二连三蹦了出来。从古至今的中外影后,连带死去的活着的,估计都没有如今百合频道的影后多。

其实对于作者来说,热门题材被写烂了也不是问题。题材永远不是应该被抨击的主体。同样的题材,哪怕同样的设定,落在不同作者的手里会变成不同的文本。就像做菜,一道麻婆豆腐,千人千味。

那么问题在哪里呢

问题在于:满屏幕的影后人生目标永远是痴恋一生,不管什么形式的婚姻最后必然拥有爱情,女女双双带球奔富贵。时代进步了,一个孩子满足不了,必须两个,龙凤胎最好,美其名曰:儿女成双。

内容大同小异,起承转合一模一样,看开头三行就能知道整本书,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那些个作者参与了统一举办的百合样板戏培训班。

周至的革命战友,同她一起蹲在冷坑底的作者——九个翅膀不是天使发来一个网站截图。

“如何评价极昼的夜写的《地球环绕太阳一周》”

被点赞最多的回复是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吹捧,很甜很美很妙,把这本小说视为百合经典神作,地位堪比名著,过几年怕是要流传千古。

有人在下面提出不同意见:太夸张了吧,何至于到这种程度。明明有点油腻好不好,故事也很普通。

立刻被一群人喷得狗血淋头。

——你看懂了吗!没看懂乱说什么。

——你是不是别的作者,嫉妒我大大。

——有本事你写个我看看,看你写成什么样子,有我大大一半好嘛。

——你是不是想红碰瓷啊。

——我们看的是一本书嘛

——别家作者派来的吧,写得没我们极昼大大好,就会派小鬼来找事。

……

“粉丝真可怕。”关闭图片,周至没有继续看下去。上次被网暴,有极昼的夜浓重一笔,没想到经过那次之后,这人仍然有那么多粉丝。

果然会作就是会红,擅长虐粉者得人心。

人心啊。

正想长吁短叹一番,方姜的信息弹了出来。

方姜:快更文!

……

作者有话要说:  方姜:催文我尽力了,你们看着办吧。

知道是哪篇哦,今天继续吹自己

寿头不是周至,不要这么想啊(我会被打死的

周至遇到的困境是时下很多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借她的口说出一些大家想说的话而已。

寿头是有头毛哒天方没完结前不剪头发。

这是一个新flag

推荐阅读: 大明话事人 割鹿记 大造化剑主 食飨之诗 阴脉先生 天下长宁 末日:我真不是土匪 我开的真是孤儿院,不是杀手堂 太古第一神 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