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月此时已经按照刚刚赵容演示的那样,</p>
一步不落的烹了一次茶。</p>
但是到最后击拂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力道问题,</p>
茶盏里只有寻常的水花,并没有像赵容烹茶时那么变化莫测。</p>
沐月并没有气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p>
技艺的精湛是需要长时间练习的,</p>
够熟悉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p>
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p>
沐月手脚麻利地把案子上的工具,</p>
都一一清洗了收拾整齐。</p>
又重新烹了两杯茶,将一杯递给赵容,</p>
一杯端着暖手。</p>
听到这里忍不住问:“那评判胜负的标准是什么呢?</p>
怎么样就是算是赢了?”</p>
赵容抿了一口茶回答:</p>
“斗茶的胜负判断标准有很多,</p>
但是最主要的其实只有两个。</p>
其一是汤色,其二是水痕,</p>
其他的比如后来出现的汤味,汤形,</p>
都因为各人喜好不同,而只作为辅助标准。”</p>
沐月见赵容将杯子放下,</p>
急忙上前再续了一盏。</p>
“汤色水痕,又是什么意思?”</p>
赵容看见沐月虚心求教,微笑着继续道:</p>
“汤色指的是茶水的颜色,同时还反映出制茶的技巧。</p>
若是汤色泛红,则说明烘焙的时候火候太过;</p>
若是汤色泛黄,则说明采摘的不及时;</p>
若是汤色泛灰,则说明蒸青的时候火候太过;</p>
若是汤色泛青,则说明蒸青时火候不足。”</p>
赵容说的这一连串,听得沐月云里雾里,</p>
忍不住追问:</p>
“这么多的讲究,那最好的茶汤应该是什么颜色的?”</p>
“问得好,”</p>
赵容一脸孺子可教,</p>
“茶汤之极品,以纯白色最佳,</p>
只有在最适宜的时候采摘的,</p>
最鲜嫩的叶片,</p>
而制作工艺又恰到好处,</p>
烹出的茶汤颜色才会是纯白。”</p>
赵容又喝了一口茶,顿了顿接着说:</p>
“最上等的茶汤,需要火候和鲜茶均是上等的新茶才做的出来。</p>
要是用旧年陈茶,或者是没有掌握好火候,</p>
做出来的茶汤不是泛黄就是泛灰了。</p>
而汤花指的就是茶汤泛起的浮沫,虽然也是纯白最上,</p>
但是汤花最主要的却是看水痕,</p>
茶饼研碾的功夫越好,磨出的茶粉就越细腻,</p>
再加上恰到好处的点汤、击拂、</p>
汤花就会均匀而细密。</p>
匀细的汤花可以紧咬盏沿,凝聚久久不散。</p>
如若汤花刚刚泛起就消散,不能紧咬盏沿,</p>
随后便会出现水痕,水痕出现的越晚,</p>
则茶汤品质越高。</p>
这种汤花能够在杯沿处聚集,</p>
迟迟不会消失的现象,被称为“茶咬盏”,</p>
若是出现了“茶咬盏”那就是必胜无疑了。”</p>
沐月在一边听得心驰神往,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p>
要是学会这个技术,</p>
回家以后开个茶楼岂不是日进斗金……</p>
沐月自己想的出神,</p>
猛地后脑勺被人轻轻拍了一下。</p>
回头一看,</p>
就见赵容抬手一指天上,</p>
“你看,都月上中天了,</p>
赶紧回去歇着吧。</p>
往后的一个月,我要忙别的,你就在这好好练习,</p>
要是你在大会上得了头筹,</p>
我便将赵氏的不传之秘“漏影春”教给你。”</p>